來源:櫻花影院人氣:521 更新:2025-07-04 04:09:14
有些故事,只有看了,才知道它的精彩。
就像由黃軒,王一博,宋茜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探案劇《風起洛陽》一樣。
苗曾經單純的以為,這部劇僅僅只是一部靠流量和戲骨堆砌起來,徒有其表的普通懸疑劇。
可是,看著看著,越發的覺得自己聰明的腦細胞太少,根本就跟不上劇中各種套路和反轉的節奏。
面對撲朔迷離的真相,跌宕起伏的劇情,很多觀眾表示,這部劇太燒腦了。
哪怕都已經到大結局了,仍然猜不出幕后真正的大壞蛋是誰。
其實,面對這樣的狀況,苗有個的分析。
那就是該劇的大結局,應該會在“探案三人組”聯合東川王做局,一舉將春秋道一網打盡中落下帷幕。
接下來,便說說苗的具體分析吧!
李北七的死對武思月的影響
當武思月為了防止春秋道的人進入神都時,陡然發現李北七身上有了諸多的疑點。
但在武思月心里,她說什么也不相信他是春秋道的人。
所以,便想找到他問出一些線索。
結果,武思月被李北七綁了起來,且沒有否認,也沒有全部承認發生的這一切。
只是告訴她,燃燈大典之后,武思月自會知道事情的真相。
可是,燃燈大典之后,哥哥武攸決帶著人前來營救武思月,在毫無征兆之下,將李北七趕盡殺絕。
這件事對于聰明的武思月來說,不可能絲毫沒有產生懷疑。
李北七是哥哥武攸決很小的時候撿回來,并撫養成人的孩子。
在他心里,武攸決便是如兄如父的存在,值得誓死效忠和尊重。
那么,他便沒有任何的理由背叛武攸決。
且,他既然沒有否認自己所做的一切,那就是一定授意于某人,幫著某人隱瞞武思月。
那么,這個某人只能是武攸決。
武思月不是傻子,而這個時候,從前的種種串聯起來,從自己每一次找到一點線索,便被內衛的人意外弄死。
武攸決的可疑性便越發的大了。
雖然,劇中并未演武思月對哥哥武攸決的懷疑。
但武攸決勸退了前來搗亂的暴民,親手擒來了春秋道的百里寬仁后。
武思月卻跟哥哥武攸決道歉,說自己以前誤會了哥哥,他才是真正的,值得被崇敬之人。
從這段話透露的信息是,武思月曾經懷疑過哥哥,且還跟他發生了極其不愉快的爭執。
所以說,李北七的死,對武思月最大的影響便是開始懷疑自己的哥哥。
百里寬仁對百里弘毅的警醒
百里弘毅是一個聰明的人,更是一個耿直的人。
在他得知兄長百里寬仁還活著的時候,他便已經在制作伏火雷霆的時候,猜測到了兄長和春秋道的關系。
而百里寬仁的突然造訪,讓他更加的確信了自己的判斷。
只是,兄長自己都已經堂而皇之地承認,他自己是春秋道的人,可武攸決卻還在想方設法的隱瞞此事。
并且口口聲聲地告訴百里二郎,切勿將百里寬仁還活著,且已經成為春秋道的人這件事說出其。
否則,整個百里家族,還有柳家,都會被滿門抄斬的。
可是,在經過仔細的斟酌之后,百里二郎將這件事告訴圣人的時候,圣人卻說,武攸決已經將這件陳年舊事告知于她了。
那么,武攸決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告訴百里二郎不要自己說出來,而他卻先一步告訴了圣人。
這件事,不管怎么看,都別有深意。
這讓百里弘毅對武攸決也產生了一絲絲警覺。
東川王和高秉燭的默契
有很多觀眾猜測東川王是幕后大BOSS,但苗卻從種種跡象中發現,他其實完全沒有問題。
在高秉燭次提出,聯防之中有內奸的時候,他并未排斥此種看法。
且,他也不止只有一次的說過,聯防之內有內奸。
而當高秉燭進入聯防開始查內奸的時候,東川王又給予了高度的配合。
根本一點從中作梗的跡象都沒有。
若是他真的是幕后大壞蛋,跟春秋道有瓜葛,怎么會讓高秉燭這個于理不合的外人來一查到底呢?
況且,自從查出來奸細之后,聯防便安靜了許多,還幫助武思月查到了李北七的所在之處。
所以說,東川王應該不會是幕后大BOSS。
當大爆炸之后,圣人并未召集東川王去商量的時候。
高秉燭和東川王早就預計到了,公子楚的位置將會不保。
自然,從中獲利的人,最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而晉王極力推薦的武攸決,便成為了東川王和高秉燭懷疑的對象。
三合為一
當作為內衛的武思月,還有跟春秋道有莫大牽扯的百里府的百里弘毅,再加上被視為圣人臂膀的聯防中的東川王和高秉燭,三方勢力均懷疑一人的時候。
整個事件的真相,便呼之欲出。
但不管是他們之中的誰,都沒有絕對的證據,將武攸決定罪的時候。
他們便毫無意外的成為了一條戰線里的戰友,以退為進,讓出一條路,讓武攸決徹底登上自己的權力巔峰。
只有這樣,他才能徹底地暴露自己的野心和目的。
故而,東川王的這場刺殺大戲,也就變得格外的重要和順理成章了。
否則,武攸決去接手聯防的時候,對于高秉燭的個性來說,答應了東川王會好好護佑聯防的高秉燭來說,是絕跡不會答應的。
當然了,做戲也要做全套,在武攸決到來之時,高秉燭確實一副不情不愿的樣子。
而東川王給了高秉燭一個眼神,兩個人便心有靈犀地做出了最默契的決定。
幕后推手
眾所周知,圣人的原型是武則天。
不管是在歷史里,還是影視作品當中,她都是一個極其聰明且敏感之人。
一個女人能做到皇帝的位置,頭腦上的精明絕對不可小覷。
可是,回看整個事件,太子剛剛因手下的人出問題而被圣人責難,后腳便又因藏米的事情而受到圣人懲罰。
這種淺顯的道理,連普通的武思月等人都能看得出來。
她一個堂堂女皇,怎么可能看不出問題呢?
況且,太子剛受到懲罰,晉王便推薦他的表弟武攸決接手聯防,難道這件事兒就不可疑嗎?
關鍵是,晉王還曾經想讓身體羸弱的武攸決掌握兵權。
說實話,晉王這么做,有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味道了。
圣人何等的聰明睿智,怎么會看不出這層利害關系呢?
所以說,高秉燭,武思月還有百里弘毅聯手東川王做局這件事的背后推手,應該是圣人無疑。
她其實也想順著武攸決和晉王的所想所思走,然后,看看他們究竟想干什么,抓出幕后真兇,將春秋道一網打盡。
這就是苗的分析和看法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哈!
(注:理性討論,出口成臟者請繞行,給網絡世界一片凈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劇說有意思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