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339 更新:2025-07-04 03:22:48
當然可能每位觀眾心中的門面擔當人選有所不同,還是需要一個客觀事實來進行佐證,比如一檔節目的收視率。
以董卿來說,在減少自己出鏡率的同時,參與制作、主持的綜藝節目《朗讀者》依然能夠取得同時段收視率榜首的位置,就是對其業務能力、市場影響力的最好證明。
年輕主持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登上更大的舞臺,通過舞臺的熱度來幫助自身提高知名度,從而被更多觀眾所了解獲得更多工作機會。
殊不知在機會之前,她們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對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董卿的事業發展就是在告訴每一位年輕主持人:
相較于去爭取主持機會,不如提高自身主持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機會到來的時候牢牢把握。
如今的董卿不需要尋找機會,因為她已經可以自己創造機會,她不需要春晚的熱度,甚至說以其個人的影響力,足以帶動一檔節目的收視率。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董卿也經歷過來自觀眾的質疑,只是如今來看,那些質疑反倒成為董卿成長的動力。
至于董卿為何會拒絕春晚導演組的邀約,最大可能還是工作重心的轉變。
告別春晚舞臺只是開始,當觀眾為春晚舞臺上看不到董卿而遺憾的時候,殊不知其在電視節目中的出鏡率也在不斷下滑。
并非如此,告別這些門面節目其實是董卿自身工作安排上的轉變,除了主持人的身份之外,董卿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身份,其中以電視節目幕后工作者為主,《朗讀者》就是董卿以制作人身份參與完成的一檔節目。
主持工作上的成功讓董卿能夠很快適應制作人的身份,《朗讀者》節目的成功就是對董卿能力的最大肯定。
當然董卿也是從新面孔一路成長到門面擔當,她需要花費了足夠長的時間來提高自己,龍洋、張舒越等人不過是完成董卿已經完成的一些工作。
而在董卿做出表率的情況下,至少這些新面孔的努力方向已經出現。
主持是一件需要用心打磨的本領,董卿用了半輩子來打磨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才讓她在出鏡率下滑的同時影響力完全不受影響,這就是市場觀眾對她的最大肯定。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