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792 更新:2025-07-04 06:19:29
一、人性回歸:塑造真實的人性
戰爭影片的藝術真實內涵,體現在思想上以及對戰爭的反思上。戰爭影片應不滿足于提供受眾外部感官刺激,僅展示雙方的外部沖突和矛盾,而是應該深入主題,對人性加以挖掘和探索。敘事形態上的真實感體現在尊重生命本身的現實邏輯。英雄無畏是過去戰爭片中主角的常見性格,然而真實的戰爭陰影下,在生死面前人表現出膽怯是真實的反應,宜面人性的膽怯也是影片真實感的必要因素之一。
2007年《集結號》上映后,有人批評影片畫面過于血腥,馮小剛則回應道:“其實真正的戰爭就是這樣殘酷而令人恐懼的,在戰爭面前,恐懼和懦弱才是人的常態。”《金陵十三釵》也真實還原了危難中人的本能。在開場的大霧中,南京已失守,學生在草垛躲藏中,先進入躲藏的人排斥后入者,人性的自私被真實地表現出來。
二、聚焦個體:關注戰爭中的個體價值
敘述主體的多樣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視點,打破以往單一領袖為主角的視點已成為當下創作的主流。選擇以時代中的小人物視角呈現宏偉具有史詩感的歷史場面更能拉近電影與觀眾的距離,增強其可信度與真實感。電影中不僅要塑造英雄,也要表現曾做出過英雄壯舉的人物。正如《金剛川》英文片名“TheSacrifice"中文翻譯為“犧牲”,所傳達的意義就是每一個犧牲都應被銘記。相較于傳統戰爭電影里以整體形象出現的士兵,《八佰》更關注的是“這一個”。
影片采取群像刻畫的方式來表現戰爭中獨立個體的處境、感受和訴求。全片沒有特別突出的英雄人物,主要人物也都是平凡的普通士兵。同時,影片還對上海各個階層的人物進行快速縱向的人物剖析,把每一個人在家國情懷、民族大義面前做出的選擇展現出來?!蹲先铡穼㈢R頭聚焦在蘇聯女戰士、男幸存者與日本女學生在逃亡之路中微妙關系的變化,映射出戰爭中底層小人物的無奈,最終指向了對戰爭的反思。
三、堅守底線:構建藝術真實性
在電影需求多樣化趨勢的刺激下,軍事題材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粗制濫造的漩渦中。從電影的商業性來看,把握住觀眾也就意味著抓住了票房,但一味根據觀眾喜好來創作,電影的藝術性可能會遭受傷害。如根據一些觀眾的口味,將玄幻、穿越甚至鬼神等元素加入軍事電影,導致大量低質量的軍事題材影片被制作出來。
以《舉起手來》為例,影片以喜劇形式,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日軍侵略、保衛國家文物的故事,愚蠢的日軍軍官和士兵在村莊中處處敗退,潘長江扮演的羅圈腿士兵笑料百出。從喜劇片的角度來看,把觀眾逗笑這無疑是成功的,但從嚴肅的反戰主題來看,這卻是消極的。
因為戰爭被描述得如此“低級趣味”,兇殘的日軍反倒成了被愚弄的對象,導致影片的反思性和真實性大打折扣。戰爭電影的時代主題理應為借營造真實的戰爭促使人們反思當下,喚醒其對和平的珍惜與追求。背離這一原則的戰爭電影,不僅背離了主義文藝美學基于唯物主義的審美追求,也是對歷史的一種解構與消解。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