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931 更新:2025-07-04 10:24:59
陸帕導演的《狂人日記》、田沁鑫導演的《直播開國大典》、孟京輝導演的《紅與黑》、李建軍導演的《世界旦夕之間》《變形記》、黃盈導演的《福壽全》、何念導演的《深淵》、張慧導演的《雜拌、折羅或沙拉》、馮遠征導演的《日出》……這些近期在國內熱演的戲劇都使用了“現場拍攝”手法。演出時,臺上不僅有演員,還有攝影師;觀眾看到的,不僅有演員的表演,還有舞臺上大屏幕播出的影像。這也讓人不由得思考:戲劇導演為什么都愛“現場拍影像”?而觀眾又感受如何呢?
現象
戲劇風行“現場拍攝”
何念導演的《深淵》則將現場拍攝和懸疑舞臺劇高水平地融合在一起,如同“偷窺”一樣的拍攝視角,讓整個故事更具懸念,也放大了表演細節,為觀眾帶來極大的觀看樂趣和心理刺激。該劇也被很多觀眾認為是“國內現場拍攝技巧最成熟的作品”。
就連一向偏傳統現實主義的北京人藝,也在新版《日出》中嘗試用“現場拍攝”的方式,突顯人物的命運。
業內說
技術探索是為了更好地表達
十年前,黃盈去阿維尼翁戲劇節,看到了在“即時拍攝”技巧方面引起國際戲劇界轟動的作品《朱莉小姐》,令他驚嘆。雖然這部作品在即時拍攝技術方面的水準國際一流,但黃盈在和田壯壯導演的深入探討中得到更大啟發,認為“現場拍攝不應該成為一種炫技的手段,而應為表達服務”。此后,他在《花事如期》中,就采用了現場實拍的方式來增強作品視覺呈現,同時也豐富了表現男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舞臺手段。
李建軍作為當下最具實驗探索精神的國內中生代優秀戲劇導演,一直嘗試用各種有意思的方式去打破傳統戲劇的限制,創造新的舞臺語匯,拓寬劇場表達邊界,甚至重新定義當代戲劇的意義,啟發人們對當下社會與世界的關照與思考。今年的兩部新作《變形記》和《世界旦夕之間》中,都出現了大量即時影像。
尤其是《世界旦夕之間》,完全就是通過即時影像的舞臺呈現來傳達對世界的思考和態度。李建軍導演通過“演員假面表演 即時拍攝手法 綠幕現場合成”的方式,讓現場呈現出了三個同時存在但又截然不同的場景:演員們在空空蕩蕩的綠幕前戴著面具,扮演不同的戲劇人物;舞臺上方的大屏幕里,被現場攝影機拍攝的演員們出現在了帶有明顯合成痕跡和電子科幻感覺的電影場景中;而同時能夠看到舞臺表演和屏幕影片的觀眾們,則被這樣一部能夠看到制作過程并且“故意虛擬化”的“科幻戲劇電影”,觸發出很多新鮮的感受。李建軍說,“舞臺上的這些技術,是對戲劇時空的一種拓展,指向的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哲學性思考?!?/p>
觀眾說
現場看屏幕不如在家看視頻
對于“現場拍攝”手法越來越多出現在戲劇舞臺的這種現象,觀眾們大都表示,最開始會覺得這種形式很新鮮,但看多了之后,還是覺得內容最重要,如果只是為了讓舞臺上更花哨熱鬧,不僅起不到加分作用,反而會讓人覺得“畫蛇添足”?!艾F場拍攝”的必要性和手法也很重要,“手段誰都能用,但關鍵是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如果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貧瘠,就是用了‘現場拍攝’等手段,依然會給人‘戲不夠,影像湊’的感覺。”還有些導演覺得用了“現場拍攝”就高級了、先鋒了,但實際上只是盲目跟風,弄巧成拙。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