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468 更新:2025-07-04 10:00:52
所謂“雙男主”類型的影視作品,是指由兩位男性角色擔綱主要人物、戲份上“平分天下”、注重表現兩位男性之間的動人情誼或是相互競爭角逐、或是肩負共同使命等人物關系的作品,二者不僅是彼此獨立的個體,也有著互為映照的宿命關聯。
從創作角度來看,“雙男主”主角設定的敘事空間有著廣闊的適用范圍,如古裝武俠類、黑幫警匪類等等,也有著諸多口碑可觀的優質范例在先。而其中最受觀眾關注、也最容易引發高話題度的,是近年來愈發火爆的懸疑推理類,如國外的《神探夏洛特》《豪斯醫生》《妙警賊探》,國內的《白夜追兇》《鎮魂》《古董局中局》等等。
但是,“雙男主” “探案”也并非是屢試不爽的王牌組合,隨著愈來愈多的同類型劇集出現,其難免會墜入同質化的弊病,一味盲目迎合市場。
文 | 呂昕彤
近期,“刑警隊長 天才畫師”這樣的“雙男主”設定,讓觀眾眼前一亮。
一部主打“雙男主探案”的熱播劇《獵罪圖鑒》,再次顯現出了“爆款劇”的潛質:該劇的呈現形式是非常標準的探案?。貉骶€故事、演繹單元案件,但是在構思上,則是跳脫了既有傳統,以別具一格的探案方式、個性十足的角色特質、迷霧重重的緊湊劇情,頗為精良的制作呈現,再次展現了“雙男主探案”的魅力,持續開拓這一題材類型的可能性。
鮮有披露的探案環節
互為鏡像的人物設計
在人物設定上,《獵罪圖鑒》運用了一局奇招:用畫筆尋求真相,塑造了一名天才畫師。這種職業身份被譽為警界“大熊貓”,在缺乏犯罪嫌疑人案底照片的情況下,通過模擬畫像這種偵查手法進行破案,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這一探案環節,在現有的影視作品當中是較為罕見的,帶給觀眾以新奇的觀劇體驗,也為“雙男主”的探案進程大大增加了可看性。
利用模擬畫像去偵破案件,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由巴黎人類學研究會主席路易斯·阿道爾·伯爾蒂龍提出。他開創了“頭像描述法”,即通過書面的形式,記錄罪犯的相貌特征,然后將其頭像描繪出來,以供通緝時比照使用。而要想成為一名模擬畫像師,不僅要掌握高超的繪畫技術,還要深諳刑偵手法、熟悉犯罪心理,善于穩定目擊者的情緒,于溝通之中發覺關于犯罪嫌疑人相貌特征的蛛絲馬跡。這樣的刑事技術人才,是十分珍貴的。
在《獵罪圖鑒》中,檀健次飾演的沈翊,就是具備以上種種特質的天才畫師。他有著天生的敏銳感知,可以精準捕捉到光線的些許異樣、色彩的細微差異、人體的不同細節等等,就算是只有戴著口罩的模糊視頻,或者是一個埋葬多年的頭骨,他都可以徒手畫出犯罪嫌疑人的模樣。
由金世佳飾演的刑警隊長杜城,以身手敏捷著稱,不放過犯罪現場的任何蛛絲馬跡。他對于沈翊起初心存芥蒂,因為幾年前,小有名氣的沈翊曾經受人之托,憑借一張3歲孩童的照片,畫出了其35歲的樣子。當時沈翊并不知道自己畫的是警察、杜城的師傅雷一斐,但也正因為這幅畫雷一斐迅速遭人暗殺。然而,當杜城要求沈翊畫出委托人的模樣時,沈翊卻畫不出來。事關恩師的命案,杜城滿懷怒火,不斷挑釁沈翊并質疑其專業水準,故事就這樣充滿張力地展開了。
一個人只相信證據,一個人憑借天賦異稟,故事懸念逐漸疊加,兩位男主角的人生際遇、性格特質、行事風格互為鏡像,相較于性格強硬、個性直率的刑警隊長杜城,天才畫師沈翊個性更為溫和,且有很強的洞察力,伴隨著誤會的逐漸化解,二人也由對峙到和解,最終得以攜手破案,共赴對正義的篤定堅守?!半p男主探案”的精彩畫卷,徐徐展開。
捍衛正義的共同使命
高記憶度的美學風格
“雙男主”劇,往往有著跌宕起伏的精彩事業線,情感線是相對弱化的,由此可以走出情感劇扎堆的桎梏,以高度吸引人的強情節致勝。
當矛盾消散、內心的禁錮被擊破,內心深處那份對正義的共同追求和使命認同,在冥冥之中指引著兩位主人公并肩前行,相互之間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與支持。金世佳和檀健次以細膩到位的演技,讓《獵罪圖鑒》的“雙男主”有著極高的記憶點,大大提升了劇情的精彩值。
“探案”這一人物職業的基礎設定,也為全劇開啟了遼闊的敘事空間。所謂敘事空間,就是由創作者選定、構建,并經過處理的,用以承載所要敘述的故事、或者事件當中事物的活動場所,或者是存在空間,進而建構起觀眾對于故事發生環境背景的合理想象。作為一部單元探案劇,《獵罪圖鑒》情節高度緊湊,雙男主一案接著一案的高能故事情節非常具有吸引力,涉及到心理問題、童年陰影、情感糾葛等人間百態,持續拓展敘事空間,盡顯人情冷暖。
鮮明的情感內核、合理的行為動機、清晰的敘事建構,為《獵罪圖鑒》的劇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有著獨特的探案劇美學風格,以“懸疑”巧融“美學”,營造出了非常有質感和美感的影像畫面。為了與“雙男主”之一的天才畫師身份相契合,劇中還巧妙地將世界名畫融入劇情當中,不僅作為道具,也作為暗線合理運用,盡顯編劇的巧思。
在全劇的開篇,正在警校為學生們上課的沈翊,背后便掛著名畫《馬拉之死》。這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的作品,創作于1793年,現收藏于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畫中描繪了法國大革命時期遇害的雅各賓派領袖馬拉被刺現場,表現了美德之人赴死的悲劇場景。沈翊引導學生們思索這幅名畫折射出的命案現場玄機和美化成分,也為后續的劇情埋下了伏筆。除此之外,劇中出場的世界名畫還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九相圖《莎拉·馬喬姆在監獄中的肖像》《巖間圣母》等等,可以說該劇亦是一卷意蘊深長的“名畫圖鑒”。
熱門體裁的創新深化
社會現實的深切觀照
有了精心的劇作構思和影像呈現,這部“雙男主”佳作很快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东C罪圖鑒》開播不到一周,便穩站貓眼網絡劇熱播冠軍,沖破1億播放量,成為了愛奇藝迷霧劇場2022年開春黑馬,也以懸疑和藝術的奇妙碰撞,為迷霧劇場開啟了全新的創作思路:不斷開拓獨特新奇的切入視角,竭力探索極致的懸疑表達,深度挖掘都市情感的復雜性和多面性。
具體分析來看,《獵罪圖鑒》的劇集基礎有著以下顯著的優勢:
一是對“雙男主”的深入刻畫。顏值與智商雙高的男性角色設定,先抑后揚,不僅有精彩劇情加持,也有具備說服力的演員出演,在具有較高粉絲的基礎上以好演技吸引更多關注。
二是對“探案劇”的理性思考。藝術源自生活,現實當中復雜多樣的犯罪動機和手段為劇本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相信倘若沒有集數局限,亦可以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燒腦情節。
三是緊抓觀眾獵奇心理,也是該劇最大亮點——開拓冷門的新奇職業,亦是該劇有別于其他探案劇的最大特色,使得全劇風格化明顯,集集燃爆好奇心。只是稍有遺憾,由于過于強調“天才”設定,編劇頻出金手指,使得具體的破案環節在主角光環的映襯下顯得略微薄弱。
創新,源自思考與沉淀。無論是何種題材類型的影視作品,要想做到創新,都必須首先回歸到對人物、事件、情感的深入挖掘之上,不盲目追求獵奇,強化作品本身的社會價值。雖然小有瑕疵,但是《獵罪圖鑒》依然不失為一次較為成功的“雙男主探案劇”創作實踐,不僅在題材類型和人物塑造上做到了推陳出新,也融入了社會事件的反思,使其藝術性與思辨性兼具。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