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559 更新:2025-07-04 09:30:51
說起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總能讓人想到無數有趣的劇情。無論是張衛健版中“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的韋小寶經典口頭禪,還是張一山版中引發爭議的“鰲宅”匾額,都化為觀眾們武俠記憶的一部分,永遠傳頌著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
各版《鹿鼎記》雖然表現手法各異,但其中亙古不變的主題則是“弄錢”。事實上,窮苦出身的韋小寶,正是通過抄鰲拜家,賺來了人生第一桶金,而后一步步成長為人生大贏家。
然而,真實的歷史上,“抄鰲拜家”這差事,真有這么美嗎?韋小寶的財,又是否真的這么好發呢?
一、抄家怎么抄法?
《鹿鼎記》中,仗著主角光環加持的韋小寶,發起財來總是格外容易。不過,若是翻開《大清律》,就不難發現這抄家的錢,可沒有那么好賺。
那么,若是官員們在抄家時,發生像韋小寶那樣隱瞞入官財產的行為怎么辦呢?
別擔心,《大清律例》中早就設置好了關于“隱瞞入官財產”的處罰措施。其中專門提到,謀反、謀叛、奸黨等在“十惡”的罪犯,要抄沒人口、財產。如果在抄沒時發生隱瞞人口和財產的行為,主謀自然要捉拿問罪,就連同情隱瞞的里長,知情的官吏也要一起治罪。
由此看來,大清不僅對負責抄家的官吏管理嚴格,同時也對抄家者的家產盤點進行了精密的數字化管理,絕非像《鹿鼎記》中演繹的那樣,幾個人上下嘴唇一碰,隨便說個數字就能糊弄過去。
要說雍正這輩子,一大愛好就是“抄家”,大小官員被雍正下令抄家的數不勝數,以致連民間打牌,都流行起了“抄家糊”。
高頻次的抄家,讓雍正在民間的口碑迅速變成了“好抄人家產”,然而雍正似乎對自己的“圣名”并不在意。正如他在山東巡撫黃炳奏折上批示的那樣:“知府李元龍……家私數百萬,而仍貪酷不已……此等不肖種類,當一面拿問,一面參處。在此人身上,追出數十萬金以后養爾山東百姓,不是很好嗎?絲毫看不得舊日情面,眾人請托,務必嚴加議處。追到山窮水盡處,叫他子孫做個窮人,方符朕意”。
嚴懲犯罪的同時,雍正對負責抄家的官員們也一直緊緊盯著。為了讓執行的官員們忠于職守,雍正還曾專門下旨警告說:“爾等若稍瞻徇,或令預聞,以備隱匿彌縫爾等向日姑容之過。爾等細想,若日后不敗露,則任為之;若稍不放心,還是絲毫不隱,盡情據實吐露好”。
至于輿論中“抄家皇帝”的標簽,雍正則洞若觀火的指出:“這些說法不過是一些貪贓枉法之徒,害怕被抄沒參劾,這才故意制造流言,希望朕為了名聲考慮,停止抄家的行為。”
說完,雍正繼續大刀闊斧的整頓吏治,不但抄家抄個不停,還加入了懲治貪腐的新環節。
東窗事發后,塞楞額悔不當初,急忙在限期內將收受的銀兩全部交出,于是部又議免死減刑。
誰知免死的奏章送到雍正面前后,雍正當場提出異議道:“朕每年發了那么多養廉銀子給百官,就是讓他們用來養家的,現在大小官員收了養廉銀,就應該一絲一毫也不能再向下屬索取,而塞楞額卻又收養廉銀又收紅包,實在是太過分了”。
說完,雍正駁回部議,仍然判處塞楞額絞監候。
塞楞額的遭遇,不過是雍正整頓吏治風暴的冰山一角。想來若是韋小寶他們敢在雍正時代趁著抄家搞事情,別說賺不到第一桶金,小命能不能保住都還兩說呢。
三、抄家為何樂出聲?
長期高壓姿態的抄家威懾下,大清官員們頭上時刻繃著一根弦,由此帶來了相對清明的吏治,清王朝也逐步進入了“康乾盛世”的輝煌時代。
可惜,曾讓百官畏之如虎的抄家,到了晚清時代卻大不一樣了。腐敗透頂的官場里處處官官相護,抄家有時候反而成了官員們的護身符。
這一幕,在《武狀元蘇乞兒》中,戲劇化演繹為犯了罪的蘇乞兒,聽說懲罰是抄家后,蘇燦父子立刻就樂了。
回首往昔,雍正時代抄家是何等嚴厲,而國家又是何等富強。哪知短短百年間,抄家已成了讓貪官們樂出聲的小場面,唯有這大清的國運,卻隨著注了水抄家一起,慢慢沉淪到落日的余暉中。
參考資料:韋慶遠《清代抄家檔案和抄家案件》、云妍《從數據統計再論清代的抄家》、柏樺、劉延宇《清代抄家案件與抄沒法律》、張嵚《<武狀元蘇乞兒>里,蘇燦父子被判處抄家時,為何突然樂了》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