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732 更新:2025-07-04 09:26:28
近十幾年來,德云社眾弟子當中有幸受到力捧的林林總總不下十余位。而每逢演這段《扒馬褂》時,或多或少總能有點不一樣的改動創新。創新沒有錯,但創新的前提是真正明白這段傳統相聲該怎么演。盲目改編可能讓一部分觀眾耳目一新,但也很可能在內行觀眾面前貽笑大方。
不少新觀眾看這段《扒馬褂》時存在角色認知上的偏差。往往認為穿著馬褂替人圓謊的演員是逗哏的,理由是因為他的臺詞多。其實不然,馬褂的本主兒才是真正的逗哏,正因為他說話云山霧罩破綻百出,才需要有人替他圓謊,故而穿著馬褂的是膩縫的角色。最后,游走于兩人中間的角色自然就是捧哏的。
尚筱菊一上臺觀眾馬上就看到他穿著件肥肥大大的馬褂。這樣的裝扮不僅穿對了,而且增加了視覺上的幽默元素。馬褂的主人是孫越扮演的“秧子”,這件肥大的馬褂是按他的身量裁的,只有他穿著才合身。雖然只是件道具,但唯有它先合情合理,才能讓整個段子的表演合情合理。
群口《扒馬褂》從表演來看,或許有人覺得泥縫演員撲盲子的技巧是整段的重中之重,事實也并非如此。當然能嫻熟運用撲盲子的表演能讓包袱增色不少。但真正擔負整段表演質量的,恰恰是居中而立的捧哏演員。他不僅掌握著表演節奏,在面對甲和丙時也要表現出不同的態度、語氣,以及每一番情緒上的遞進。捧哏演員穿針引線的作用在這個段子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逗哏的和膩縫的好比是馬褂前后兩片布料,捧哏的是將他們縫在一起的針線。馬褂做好穿上身,是不是嚴絲合縫,是不是規整全體現在逗哏的怎么縫上了。
傳統相聲要滿足當下觀眾的欣賞口味,必須不斷改良創新,“舊瓶裝新酒”是大勢所趨。但演員把“新酒”往“舊瓶”里裝之前,先得徹底弄清楚這“舊瓶”的前世今生。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