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77 更新:2025-07-04 07:37:12
《銀行家》絕對不是一部爛片,我在豆瓣只打了三星,但其實是可以給到7分甚至7.5分的。
只不過一方面珠玉在前,這部影片對比之前同題材的電影《綠皮書》,在結構上差得不是一點半點,主題也沒有前者那么突出;另一方面整體的制作太“好萊塢”,像流水線出來的產品,如果不是演員為電影注入了靈魂,估計分更低。
先說它差《綠皮書》的地方。
結構上兩者都是平鋪直敘。但《綠皮書》的主題其實從一開始就凸顯了。
它也有描述黑人音樂家如何成功的部分,但只是作為一個“側寫”,側面印證他在白人社會里取得成功的艱難,所以他決定雇傭一個白人為自己開車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沖突,過程中也是圍繞兩種文化的差異、以及白人對黑色的“威脅”等文化沖突方面展開。
《銀行家》則不同,前面花了很長的篇幅,在描述主人公的奮斗史,文化的沖突和矛盾只是隱晦地呈現,所以看前面就像在看“起點爽文”,男主升級打怪功成名就,爽是爽,但重復的套路不斷出現,反而會讓人覺得沉悶。
好不容易到了核心矛盾爆發點,卻又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匆忙地表演一段“人權宣言”,然后很突兀地就結束了。你好不容易吊起的胃口,還沒滿足就沒有了。
主題因為這種虎頭蛇尾的結構,就變得更加散亂,主題的力度表達也相應欠缺,觀眾的情緒自然很難給到位,這和《綠皮書》那種集中強力的表達,所能煽動的觀眾情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再說制作方面的,必須說明《綠皮書》其實也是好萊塢式的標準工業產品,但是人家首先選了公路電影這樣一個討巧的類型,多少能為電影注入一點新鮮感,其次,它在制作水準上也要高于這部電影,鏡頭語言就要高級很多,《銀行家》有些鏡頭看起來有點網大既視感。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主要的問題還是在角色的塑造上,《綠皮書》給了兩個非常明顯“黑白對立”的角色,而《銀行家》里的白人角色在前半段過于工具人,幾乎沒有任何對他文化認知、種族傾向的描述,也因此后半段“反叛”得稍顯突兀,你并不能完全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動機,更多可能還是利益至上,但是這種“市儈”,他也并沒有表現出來,人物形象欠缺飽滿,演員演技也很欠缺,所以人物光環全部被兩個黑人給搶去了。
兩個黑人中,塞繆爾杰克遜的表演非常亮眼,這也是我最后能給到它7分的一個主因,但是他的角色在刻畫上也稍微粗糙了一點,和男主的友情并沒有深入地描寫,那種相互扶持的友誼,也是到后半段才凸顯。
所以,這其實也再次表明,這種類型的影片不適合一味呈現“爽”,不然你就只能一爽到底,讓所有角色淪為打怪升級的工具人。
總之,這部片子,商戰不夠商戰、騙術不夠騙術、人權又不夠人權,對比同類型的電影,這種差距真的不是一點點,但是它仍然是最近比較不錯的國外電影,喜歡西片的朋友依然可以走進影院一看。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