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884 更新:2025-07-04 06:57:45
互聯網的發達,讓我們能看到更多的影視劇,互聯網的普及,更讓我們的視野因為影視劇而加倍開闊。
一般來說,當我們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因為劇中某些情節的感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影感受。
而這種觀影感受,也會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我們不必刻意減少這種差異,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使得評論更加開放,有了交流的土壤。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需要的是眾人各集所處,發揮綜合能力欣賞作品,同時將作品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提供給別人,讓我們更加了解一部作品,進而達到開闊視野的目的。
這一點,就可以參考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是一部以家庭婚姻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劇中涉及到的,各種不同的婚姻類型,大概有以下幾種。
1.羅曼蒂克式的婚姻。
盛家五姑娘,低嫁的如蘭是最幸福的,沒有明蘭的顧府那些勾心斗角,也沒有墨蘭的丈夫那般花心,最多就是婆婆刁鉆一些,但最重要的,是和丈夫心心相印。
在大結局,如蘭端坐打茶,丈夫陪伴在旁為其搖扇煽風,生怕其累了,雖然如蘭的婚姻在劇中只是輕描淡寫,但卻是最美好,最浪漫的。
本來是許給墨蘭的文炎敬,卻和如蘭一見鐘情,兩情相悅。
這是一種以愛為前提,很羅曼蒂克的婚姻。
2.功利性為主導的婚姻。
女性在婚姻擇偶中,理性主義下的功利性選擇,會從對方的外表、事業、錢財,以及未來的可塑性來評判。這是人之常情,人性使然,再正常不過。
盛家四姑娘,墨蘭在婚姻擇偶中,更多的以功利性為主導,墨蘭看中梁晗,不是梁晗這個人,而是他的錢財和身份。
如果如蘭的婚姻代表的是感性主義下的浪漫,那么墨蘭的婚姻則是理性的功利。
無論是感性下的浪漫,還是理性的功利,這兩者并無對錯之分,墨蘭婚姻的失敗,不是因為她過于理性,而是墨蘭心術不正。
3.傳統價值觀綁架下的婚姻。
《知否》最突兀的劇情,是沒有提及明蘭為何嫁給顧廷燁。
在宥陽江上,流寇兵亂,還有宮變,顧廷燁都救過明蘭,事后還為明蘭的名節著想,不事聲張。
還有在明蘭八歲時,其母衛小娘難產,顧廷燁為明蘭找來郎中。
顧廷燁看似粗魯,但本性良善,對明蘭諸多幫助,即使整個東京城說顧廷燁如何混蛋,明蘭始終感激顧廷燁。
之后顧廷燁為了娶到明蘭,費盡心思,灑下彌天大網。
對于從小不被待見的明蘭而言,顧廷燁此般舉止讓明蘭很感動,但感動歸感動,不是嫁給一個人的理由。
所以明蘭拒絕了顧廷燁。
最后顧廷燁借助馬球賽,在湖邊向明蘭一番深情告白,明蘭才答應嫁給顧廷燁。
如蘭嫁給文炎敬,是因為一見鐘情,兩情相悅,是以愛為前提;墨蘭嫁給梁晗,則是因為攀比,想嫁入豪門。
而明蘭為何嫁給顧廷燁?
用劇中一句臺詞來解釋是最合適不過了,在第32集,因為墨蘭偷奸一事,大娘子去梁家提親,可梁家提出要明蘭也嫁過來為條件。
老太太不肯,明蘭也說自己不嫁,但華蘭說,“女孩子哪有不嫁人的”。
明蘭嫁給顧廷燁,觀眾覺得順理成章,這大概就是我們認為傳統價值觀中的“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這是根植在我們骨子里,一種你深信不疑的文化體系,是從無意識層面到有意識行為固化。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