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753 更新:2025-07-04 06:35:08
最近有消息傳出,奧黛麗·赫本傳記片即將開拍,來自美國36歲的女演員魯妮·瑪拉確認將出演赫本。
《ELLe》雜志評選過歷史上最美麗的女人,赫本以76%的選票榮獲冠軍,由此可見赫本的影響力。
她的美的確無可爭議。
尤記得電影《羅馬假日》里,慢鏡頭下的赫本頭戴王冠、身著華服緩緩走來,既有公主的高貴氣質,又不乏少女的靈動。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赫本1981年的演講視頻被曝光,當時已年過五旬的赫本依舊是美的化身,
讓人覺得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部優雅的巨作。
電影史上,風華絕代的女人如萬千星輝,眾人從不吝嗇奉上一句美麗;卻唯有赫本,能收到于美麗之上的最高褒獎:
完美。
完美猶如鏡頭下的華美外殼。真實的赫本,其實向來與完美無關。
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一身黑裙映襯出赫本纖細骨感的身段,成了無數女性的減肥目標。
很少有人知道,赫本的瘦弱單薄是小時候食物稀缺造成的。
二戰期間,赫本的家鄉被德國士兵占領。為了維持生計,赫本與家人甚至要吃郁金香球莖充饑。
她身高170厘米,體重卻只有40公斤。
長期營養不良令她身體虛弱,在老師的建議下不得不放棄了最愛的芭蕾舞。
小時候的赫本
可正如她曾說,“我也曾遇到困境,但在隧道那一頭,總有一盞燈?!?/p>
電影便是那盞燈,讓她在困境中翩翩起舞。
一開始面對鏡頭她極其不自信,將自己比作各種缺陷的混合,“我希望自己不那么平胸,肩膀不要那么寬,鼻子和腳不要那么大。”
不僅她覺得自己不完美,好萊塢導演初次見到她,也無法確定她上不上鏡,為此特意請了曾獲得20次奧斯卡提名的服裝設計師,只為了盡力掩蓋住她身上所有“有缺陷”的地方。
沒有豐滿的身材,是導演最大的顧慮。
電影公司宣傳人員亞瑟·懷爾德后來回憶道:
“那時我要負責去告訴奧黛麗·赫本,公司希望她能墊一下胸部,但她絕不改變自己的外表——除非做自己,否則她寧可不演,當然她是對的?!?/p>
正因有了赫本的堅持,才成就了銀幕上的經典。
同導演預料的相反,赫本的瘦弱在鏡頭前反倒顯得輕盈,深邃的五官與短小的下巴結合,又剛好能將高貴與淘氣兩種特質相融合。
美國《時代》雜志率先發現了赫本的電影感,評價她
“像一顆精美切割的鉆石一樣閃閃發光。”
但光環總與挑戰并存。比如極度怕水,又不得不配合電影情節被扔到水里;
她并非是天賦型演員,拍攝《羅馬假日》時就曾因哭不出來被導演破口大罵浪費膠卷;
最危險的一次,是拍戲時不幸墜馬,導致四根肋骨、兩節脊柱骨折,也間接失去了腹中的孩子。
然而對于赫本來講,演戲時遭遇的種種心酸大概無足掛齒。
真正的痛不過是終其一生尋找愛渴望愛,卻仍在半生婚姻里傷痕累累,徒勞一場。
提起赫本的感情,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時尚界翹楚紀梵希。兩人如同夜空與星點,密不可分,更是互相成就。
摯友之外,赫本一生有過三段婚姻。
第一任丈夫梅爾比她大12歲,還有過三段婚史,旁人都認為不般配,她卻滿心歡喜,認定找到了堅實的臂膀。
赫本與第一任丈夫梅爾
究其根本,不僅與赫本顛沛流離的經歷有關,還因為父親在她6歲時出走,導致了父愛的缺席。
潛意識里一直渴望有一個父親的赫本,將梅爾視作能彌補內心缺憾的伴侶。
只是梅爾成熟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控制狂的心,小到赫本的衣食住行,大到劇本的刪改、活動上的演講稿,更重要的是他無法接受妻子的光芒遠超自己。
赫本曾說,
“我因為擁有梅爾而努力維持婚姻?!?/p>
彼時的她不明白,需要費力維持的關系往往難以長久。
哪怕是減少工作量、為了丈夫四次懷孕三次流產,也沒有換來梅爾的疼惜與安慰,反而是日夜的不知所蹤,甚至冷暴力、出軌。
離婚前,她煙不離手,有時一天需要抽三包煙,哪怕在片場也是心事重重。
她曾將所有對溫暖的憧憬寄托于婚姻,婚姻卻一次次釋放毒辣的冷箭。
她終于決定放手,除了爭取兒子撫養權,她一無所求。
傷心欲絕時,赫本乘船前往希臘療傷,并在船上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安德烈·多蒂。
安德烈是心理醫生,還是赫本的影迷,他聲稱“娶到赫本是從小的夢想?!痹谳喆?,他傾盡所有專業技巧與溫柔體貼,一點點“捕獲”著情緒脆弱的女神。
海水澎湃伴著情意洶涌,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助攻下,安德烈僅用了幾個月,就使赫本答應了他的求婚。
赫本與第二任丈夫安德烈
赫本一度以為,這便是命運的安排、最好的歸宿。
然而于安德烈來說,電影明星嫁給自己當然是至上榮耀,但時間久了難免乏味。鏡花水月的一場夢被戳穿后,他開始出軌,流連于情場。
兜兜轉轉六年,這段婚姻隨著赫本開門、親眼目睹愛人與另一個女人的纏綿場景走向散場。
她沒有大哭大鬧,也沒有借助名氣施與報復。
只是面對好友紀梵希時忍不住掩面哭泣:
“我承認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美麗如赫本,都曾在婚姻里迷失。
好在夢醒時分,50歲的她邂逅了羅伯特,兩人有許多共同點:
都有著二戰襲卷的陰影,都有著婚姻失意的痛苦。
赫本與第三任丈夫羅伯特
正因如此,惺惺相惜的情感愈發濃烈,彼此承諾相依相伴、不負真心。
勞碌半生找尋愛,終不算枉費。
夫妻二人常年奔赴拉美和非洲救助貧困兒童。在演講中,她飽含深情地呼吁:
愛可以治愈世間的一切不美好。
她也的確是這么做的,五年時間,她曾拖著羸弱的身軀坐在貨運飛機的米袋上,輾轉十幾小時飛到戰火紛飛的地區;也曾捐出多年積蓄,并在國際上奔走呼號,為落后地區的兒童爭取到6000多萬的撥款。
根據同行的攝影師回憶,赫本看到那些無助的孩子,就毫不猶豫地上前把他們抱在懷里。有一張照片是她抱著瘦骨嶙峋的非洲兒童,眼里盡是母親的心疼與愛意。
只是上天并沒有給她太多時間去完成慈善事業,在非洲索馬里時,她的胃部已經承受著巨大痛苦。
沒想到竟是結腸癌。
診斷結果一出,醫生告訴她最多只能再維持一年生命。
紀梵希得知消息,專門用私人飛機接她回家,飛機上布滿了圣潔的百合。
他說:那是與她靈魂最配的花。
赫本與紀梵希
去世前,兒子問赫本會不會有什么遺憾,她搖搖頭說:“沒有,我只是不明白為什么有這么多兒童還在經歷痛苦?!?/p>
美人垂垂老矣,躺在病床前,曾經那張鮮活的臉頰被皺紋爬滿,下垂的天鵝頸不再優美,嬌嫩的肌膚也支離破碎。
可哪怕老去,她依舊用熱情向陽凝視,依舊在冬日吐露芬芳。
如那句話所說:
女人之美不在五官,而在其內心折射的真善美。
人們愛奧黛麗·赫本,從不是因為她本身完美無瑕,
而是因為她代表著每一位女性內心最初的夢,更代表著慈悲大愛的美好靈魂。
縱使歲月會侵蝕美麗的容顏,可時光變幻,那清澈純凈的雙眼也從未改變——看過好萊塢的閃耀繁華,看過愛情和美好和辛酸,看過戰亂中受苦孩子的痛苦顛簸。她始終注視著世間的一切美好、一切苦難,飽含熱淚、滿懷深情。
1993年1月赫本和兒子拍下最后一張照片
“上帝吻了一位小女孩,她便是赫本?!彼谷艘咽?,但靈魂永生。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