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787 更新:2025-07-04 02:20:51
電視劇《女心理師》未播先火,除了題材新穎,很多人都是沖著楊紫和井柏然來的,楊紫在《香蜜》中的表演堪稱完美,那么在《女心理師》里的表現如何呢?
《女心理師》制片人郭峰在接受采訪時,說了自己選擇楊紫出演《女心理師》的原因,并且稱贊楊紫的演技是90后演員里首屈一指的。
肯付出的人一定有收獲,付出的努力終將以作品的形式呈現于觀眾面前。
據說,楊紫為這部劇付出了努力和心血,要演出心理師的感覺,就要知道真正的心理師是怎樣的,她們擁有怎樣的特點,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決定成功的未必是高潮時的驚心動魄,而是對細節精雕細刻。
在演出《女心理師》前,楊紫就對心理學很感興趣,為了演好女心理師,她研究了不少心理學的書籍,親自到心理咨詢室去體驗心理師的生活,也接受過心理咨詢,而這,只是演好這部劇的一小步。
對作品的高度認真,是成就楊紫的重要原因,在殺青的最后一天,大家都為幾個月來的忙碌終將結束而慶祝時,楊紫卻拿著劇本認真核對,幫助現場制作做“消場記錄”,她發現有一場戲拍得不完整,她于是拿著記錄好的劇本沖出來說,有一場戲一定要拍完整,這實在太重要了。
《女心理師》是一個新穎的題材,而劇中的一些片段是偏懸疑的,而且伏筆也很多,如果一些重要片段缺失或者不完整的話,會讓劇情不連貫或者是觀眾難以理解一些片段。
你有沒有演出心理師的感覺,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很多觀眾評論楊紫是劇拋臉,在《女心理師》這部劇里,觀眾們真正看到了賀頓,而不是楊紫。
賀頓是心理師,她善于觀察,心思敏感,能敏銳觀察到對方的情緒變化,最重要的是,她愿意幫助別人,永遠懷著一顆熱忱的心,而最重要的是,她冷靜客觀。
《女心理師》中的楊紫,情緒很少會有大的起伏,這正是符合心理師的冷靜客觀。
在劇中,女學生因為家庭環境以及人際關系多次有要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和行動,這不可謂不驚險,作為普通人,你吃驚,大驚失色,好奇都是正常的,但是賀頓不行,她是心理師,她見多了這樣的事,如果表現的太過,便不能說服觀眾她是著名的心理咨詢師。
但是如果一直是棺材臉,卻又冷靜過了頭,在女學生要跳游泳池的一場戲里,賀頓趕到的時候,她看到女孩站在跳板上,那一瞬間,她是害怕的,她此刻不能鎮定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心理咨詢師,而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人,看到這樣的情況,第一個反應都是把女孩拉過來。
而賀頓的情緒變化從普通人到心理咨詢師是從哪里開始轉變的,那就是在女孩后退一步說“你不要過來”時,她清楚地意識到女孩的心理:害怕,驚懼,警戒。她開始慢慢用語言引導女孩,但是女孩一直在后退,她意識到女孩和自己已經不能正常交流,此刻她的表情也不再是一開始的鎮定和冷靜,她一邊用語言勸說女孩,一邊想著要怎么救回女孩。
觀眾都說楊紫的演技很自然,能自然的體現人物的心理變化,確實,同樣是救回女孩,同電話里鎮定冷靜的她相比,在泳池邊救女孩她除了冷靜還有害怕,楊紫把害怕、冷靜和擔心都體現了出來,畢竟是親自走到了生死懸崖邊,人物的表情不可能一點變化都沒有。
一部劇能讓觀眾看懂看明白是關鍵,劇情的連貫性和臺詞的感染力缺一不可。
楊紫的臺詞功底是很好的,臺詞不僅僅是要說出來,和背臺詞不同,演員的眼神和動作同樣是臺詞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殺的女學生父母趕到的時候,對楊紫說,我家孩子膽小,不敢跳樓的。楊紫當時默默聽著,從眼神就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她沒有立刻糾正孩子的母親,而是觀察了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孩子的反應,意識到了孩子的心理問題并不僅僅是因為學校里的同學矛盾引起的。
這是一個轉折點,她等孩子上了車之后,才單獨和孩子的母親說,讓她注意孩子的行為,她告訴孩子的母親說,她沒跳不代表她不敢跳。
在這段戲里,很多人都對父母的無知而難受,但楊紫在說這段臺詞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太多對母親的責怪或者是憤怒,因為她是心理醫生,她清楚的知道這位母親只是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她是愛孩子的,而自己作為心理醫生,責任就是讓父母意識到孩子心理問題和嘗試自殺的嚴重性。
生殺予奪,從來都是電視劇里的重頭戲,可是真正站在生死面前,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表現得歇斯底里。
自然的演技比過分追求感情的傳達更重要,歇斯底里并不代表演技好,平靜無波也不代表演技不好。演技自然,符合人物角色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楊紫做到了。難怪連業內人士都夸獎她的演技,畢竟,努力又優秀的人,就是會變得更好。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