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592 更新:2025-07-04 05:39:54
一、引
我不喜歡現在流行的偶像藝人的長相。
他們太瘦了,瘦得簡直是離譜,就連如今的男演員也是白幼瘦,臺上看起來還挺帥。
離開了濾鏡和打光,瘦得真的只剩下骨頭了。
我喜歡陳道明,劉曉慶,陳寶國這樣的長相,成熟,穩重,大氣。
他們的長相更符合中國傳統審美里的華麗,一身古裝,仿佛就是從畫里走出來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偶像演員演皇帝,長得是很帥,身高也有1米8,但是體重100來斤,
看起來弱不禁風的,演技又只是一般,這樣的皇帝坐在龍椅上,能有氣勢嗎?
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的跟我一樣:這樣的皇帝,不會有氣勢,因為他沒有雄性化氣質。
真正的雄性氣質化就應該是男性本體的樣子,
有棱角的硬朗腮幫,過度精致,反而只會導致審美畸形,甚至犧牲身體的健康。
當然,這些白幼瘦的演員們,其實也都走不遠,潮水退去,該裸泳還是得裸泳,
留下的還是像陳道明,陳寶國,李雪健,這樣的國家一級演員,他們才是真的好演員。
尤其是,陳寶國,
他是一個“千面人”,
無論是帝王將相、普通百姓還是小混混,
他都能詮釋得出神入化,演什么像什么,盛譽在身,獲獎無數。2015年,白幼瘦的演員在國內橫行的時候,陳寶國第五次拿到了
飛天獎。
至今為止,陳寶國仍然保持著飛天獎數的最高紀錄,跟有些所謂的金鷹影后影帝不同的是,陳寶國這樣的演員才是名副其實的“視帝”。
但似乎今天的年輕人看的戲并不多。在他們看來,陳寶國的戲路太窄了,似乎演來演去還是那個漢武大帝,這是對陳寶國的誤解。
陳寶國最在意的事情是角色有沒有重復,不管是重復他人還是重復自己,他都不允許。他永遠在尋找下一個好角色,因為他是一位演員。
就連帝王戲,陳寶國也是不帶重復的,你不信嗎?那我們可以把陳寶國演過漢武大帝和嘉靖帝,放在一起看,差別就有了。
二、漢武
01:經驗
陳寶國足夠幸運,如果沒有《老店》里的楊明全,沒有《小井胡同》里的貴族查四爺,
沒有《活出個模樣給你看》 中的流氓無產者,陳寶國演不好《大宅門》里的白景琦。
用陳寶國自己的話說:
為了白景琦我等了二十年,這是我覺得五十年一遇的劇本。
這份榮幸,這份運氣攤到我頭上,演起來特別過癮,那真的是特別好看的一部戲。
這部被后人傳頌的《漢武大帝》是陳寶國在《大宅門》演的,那會,他可一點都不輕松。
在演“漢武大帝”前,陳寶國沒有完整演過一位帝王,他壓力很大,他找不到漢武大帝的那股雄才偉略、氣吞山河的一代霸主的帝王之氣。
于是,陳寶國常常對劇組工作人員和身邊的人大發脾氣。他是“體驗派”里的“方法派”演員。
他需要把自己帶入表演角色,想象自己就是漢武大帝,他才能培養霸氣。這種表演方式其實是80-90那代演員常用的方法論。
像李雪健,陳道明,唐國強,陳寶國等等,他們都是“體驗派”延伸而出的“方法派”演員。
可,演員把靈魂帶入角色很危險。一方面,容易共情,一方面,難處理劇組的關系。
在演《漢武大帝》的時候,陳寶國曾因為精神不集中,狀態游離,時而暴躁狂躁,時而憂郁低沉,不受控制,劇組幫他請來了心理醫生。
為了沉浸在角色里,陳寶國拒絕了劇組心理醫生的輔導,堅持演完,最后劇集殺青。
他終于松了一口氣:“
演劉徹這個角色曾讓我備受折磨,始終處于痛苦掙扎中。
”
02:人物特點:豐富立體的矛與盾
事實證明,陳寶國的掙扎換來了銀幕上最好的“漢武大帝”,他對漢武帝性格捕捉很準。
歷史上的漢武大帝,老年疑神疑鬼,不僅懷疑大臣,內宮嬪妃,連太子也懷疑過。
表面上,是太子因為佞臣五利將軍巫蠱栽贓逼上梁山。實際是武帝猜疑, 太子沒底,以為地位岌岌可危,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但是你看陳寶國是如何處理這段歷史的,
太子兵敗,但是卻被田仁給放走了,丞相要斬首田仁,卻被御史給攔了下來。
漢武帝問,御史為何要攔下來,御史回答的是:皇上和太子始終是有血脈之親,
但是漢武帝是皇帝,當他坐上皇位的這個時候,家就變成了國,他要的是江山。他就算知道是錯的,也要把法給執行下去。
漢武大帝抬著頭,他依舊保持著一股帝王的英氣,那是為了隱忍著自己的痛苦。
他是封建秩序的統治者,是絕對不可冒犯,堅毅卻又倔犟無比的漢武帝。
當臣下向他報告抓住太子時,武帝表情復雜,沉重地言道:“難道你們是在向我報 喜嗎!”言談之間掩飾不住自己的失子之痛。
最后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候,漢武大帝的那股隱忍再度爆發了,但是跟此前的憤怒不同的是,
這個時候陳寶國的處理讓漢武帝,少了憤怒,多了迷惘,不再是
那個少年英姿,舜目重瞳的千古一帝變成了一個糊涂的老昏君。
可皇帝是不能錯的,于是
幫劉據的劉徹殺了,不幫劉據的也殺了,兩不相幫也殺。
這件事過后,漢武帝,沒了當年眼神的那股堅韌與英氣。他意識到,他的統治危機四伏,
他走到亡國的邊緣,他罪己詔下,彰告天下。
至此,武帝罷兵,大漢王朝定鼎,中華文明傳承至今的疆域,確立,而他自己失去了所有。
前期擺平太后,舅舅一黨,中年信任衛,霍,大敗匈奴,收復西域,南平百越,晚年糊涂,信任貳師將軍,勾弋夫人,太子劉據自殺,衛長公主死于大刑,家族破碎,一生孤獨。
陳寶國在《漢武大帝》里演出了一個從少年壯志凌云,到青年躊躇滿志,到中年的英氣,再到晚年的昏庸。陳寶國演出了一個最豐富,最立體的帝王,他走進了一個歷史人物的內心。
三、嘉靖
01:經驗
在接《大明王朝》的“嘉靖”的時候,陳寶國已經演過五個帝王角色了,這還是他特意虛看過劇本挑的,其實在演完漢武帝后,找陳寶國演皇帝的劇本實在太多了。
陳寶國覺得沒有意思。他已經演過太多的帝王,大多數帝王的內心,他已經摸得很清楚了,他怕自己分不出來,觀眾也分不出來,因此他很長一段時間都拒演帝王戲。
直到“嘉靖”的文本遞到陳寶國的面前。跟其他的帝王不同的是,嘉靖是一個坐了45年的江山,前期勤政,體諒百姓,后期卻只管煉丹修道,二十年不上朝露面的帝王。
陳寶國好奇,這位既不是明帝國的皇室嫡長子,更不是武宗生前欽定的接班人,是如何從一個0政治經驗的人,在短短三年之內,就打倒了楊廷和集團,坐穩江山。
在看完《大明王朝》的劇本后,陳寶國發現,嘉靖少年老成,早就看懂了權勢,看到了政治的黑暗和殘酷,“大禮儀”之爭后,嘉靖對文官階層徹底失去了好官。
他打破了英宗留下的三角權力格局,把大權一手抓在手里。當權力被重新集中,封建王朝的集權宗法制和皇權的弊端也就顯露了出來,再加上嘉靖對于文官集團的偏見。
嘉靖徹底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他登基45年,不為民也不為江山社稷,甚至連他的接班人也不重視,他只為自己,即便帝國文化的燦爛,也不能掩蓋帝國危機。
在他掌權45年里,帝國沒有太大的起色,倒是封建王朝崩塌的最致命的危機“土地兼并”在不斷加劇,他拉扯的文官集團的改革,也依舊偏向皇室貴族和特權階層。
嘉靖的帝王之術運用自如,但是卻忽視了對民間的了解,他忽略了最底層的人民才是整個帝國運行的支柱,一位失去土地的農民,就意味著王朝失去一部分帝國的支柱。
權貴階層逐漸發展壯大,
資源越是集中,越是會被占用成無用資源,無法回饋到正常的生態環境,固化的階層和無法流動的財富,最終爆發出巨大的危機和農民起義。
02:人物特點:利己
陳寶國看完劇本后,很快就確定了出演“嘉靖”這個帝王的角色,在他看來,許多皇帝都是有共性的,比威嚴,年少老成,風流,英氣...
但是嘉靖不同。不穿龍袍,不戴皇冠,穿一件松江卜布的大衫,多年不上朝。但朝中所有事情他都知道還牢牢把握著軍權財權,這樣的影視劇是從前的影視劇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特殊,讓陳寶國演了這部戲。他發現跟漢武帝不同的是,嘉靖的智慧都用在了權術上。
于是,陳寶國在演嘉靖的時候,帝王沒了猜疑和孤獨,更多的是一種收斂。
漢武帝是把霸氣就在外表,嘉靖的霸氣是在心里,他是皇帝,手中握的是至高的權力。
因此在處理這段歷史的時候,陳寶國讓“嘉靖”的心理有了一盤棋,無論走哪都有數。
嘉靖處理陳紅的那一段戲中,陳寶國的演技極為優秀,這段戲是這樣的。海瑞上疏,嘉靖帝并不想殺他,他也不想末了了,還留下個罵名,但是罪已經定下來了,怎么放海瑞?
需要一個臺階,陳洪第一次去見裕王,裕王就說了:“作為列祖列宗的子孫,我若能繼承大統,必重用此人!”嘉靖等的就是這句話,但是陳洪把這句話給隱瞞了。
最后判了秋后問斬,皮球又踢到了嘉靖身上,嘉靖不想做這個壞人,但皇命不可違背,于是嘉靖寫旨讓人送過去。陳寶國的臉上是一臉不甘,瞪著鼻子頭的憤怒。
但陳洪卻在那笑,他以為嘉靖要海瑞死,話外的意思是想要海瑞生。嘉靖讓傷了腿黃錦,慢慢走過去,說是走過去,實際要是要熬過午時三刻,熬過去了,球又給裕王了。
陳洪想開口說些什么,但是陳寶國的處理,選擇保持著一貫的憤怒,但是卻壓抑著那股狂躁,始終喜怒哀樂不形以色,他的一直讓臣下去猜,更多的是一種高深。
帝王難以區分,是因為帝王始終是帝王,自古帝王變來變去,但他們恒古不變的是,當他們走上最高的權力的舞臺的時候,他們便成為了江山社稷最大的守門人。
山頭桃花滿山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開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陳寶國,真厲害。
大家好,我是云納君,
很感謝各位朋友抽出時間,閱讀這篇文章。
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
您的“
評論 點贊 轉發
”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