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892 更新:2025-07-04 05:12:36
當地時間1月6日,好萊塢著名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在其位于洛杉磯的家中去世,享年82歲。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從鋼筆到導筒
老博格丹諾維愛看默片,是紐約各家影院的???,小彼得也跟著父親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有時候甚至一天能連續看上五場。高中畢業后,他成功地將愛好變成了職業,在紐約大名鼎鼎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當上了電影項目策展人,辦過奧遜·威爾斯、約翰·福特、霍華德·霍克斯等導演的作品回顧展,還重新發掘出不少當時已被外界遺忘的好萊塢老導演。
羅杰·科曼的新世界電影公司,可謂是“新好萊塢”派的西點軍校。他敢用新人也善用新人,尤其喜歡培養年輕人一專多能的本領,而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杰克·尼科爾森、彼得·方達等一大票著名電影人,當初也都由這里起步。博格丹諾維奇也是一樣,副導演做了沒多久,科曼便放手讓他自編自導了處女作《女性星球之旅》(Voyage to the Planet of Prehistoric Women,1968)和《目標》(Targets,1968)。博格丹諾維奇后來曾回憶說,在科曼手下工作的那五個月里,學到的東西比他之后幾十年里學到的都多。
橫空出世的《最后一部電影》
1970年,博格丹諾維奇獲得了采訪奧遜·威爾斯的機會,本就對《公民凱恩》一片崇拜至極的他,迅速被威爾斯的個人魅力徹底征服。兩人成了密友,博格丹諾維奇也接受了老導演的建議,決定將正在籌劃中的新片《最后一部電影》用黑白膠片來拍攝。
1971年10月的紐約電影節上,《最后一部電影》全球首映,獲得現場觀眾如雷般的掌聲, 媒體也將他稱作“自奧遜·威爾斯之后最偉大的電影天才”。雖然該片獲得的八項奧斯卡提名中,最后只有男女配角問鼎了小金人,但以一位32歲的年輕電影人來看,已是不得了的成就。
此時的博格丹諾維奇正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導演人選。弗萊德金的《驅魔人》和羅曼·波蘭斯基的《唐人街》兩個項目最初片方中意的導演人選都是他,卻被他一口回絕。他只想拍自己喜歡的電影,而且要在藝術創作上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話事權,不愿做出任何妥協。
急轉直下的破產生涯
1978年,西比爾·謝潑德搬出了博格丹諾維奇的家,回到老家孟菲斯,嫁給了圈外人,而博格丹諾維奇的感情生活和電影生涯也都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1980年,他在鄰居《花花公子》雜志老板海夫納家認識了加拿大出生的封面女郎多蘿西·斯特拉騰(Dorothy Stratten)。雖然多蘿西一年前就和同鄉保羅·施耐德結了婚,但架不住博格丹諾維奇對她一見鐘情,很快還決定要在新作《哄堂大笑》里為她度身定做一個角色。
而鑒于兇殺事件產生的各種負面報道,《哄堂大笑》的發行方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決定冷處理該片,暫緩發行計劃。于是,一心期望愛侶遺作可以走上大銀幕與世人見面的博格丹諾維奇,不顧一切自掏腰包,回購了影片版權,也因此背上200萬美元的負債。到了1985年,他正式宣布破產。
走到幕前
生活陷入困境的博格丹諾維奇,只得將早年的抱負先放在一邊,開始接下各種原本看不上的項目,甚至一度導起了電視電影。
好萊塢漸漸忘記了博格丹諾維奇,正如好萊塢當年忘記奧遜·威爾斯一樣。好在,觀眾不會忘記他,昆汀·塔倫蒂諾、大衛·芬奇、索菲亞·科波拉、韋斯·安德森等深受其作品影響的后輩也不會忘記他。不再執導新片的博格丹諾維奇重新拿起筆來,在個人博客上發表影評,回憶自己與那些好萊塢黃金時代大導演大明星的點滴交誼。由他撰寫的《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的每周電影推薦》(Peter Bogdanovich's Movie of the Week)、《傳奇導演對話錄》(Who The Devil Made It: Conversations with Legendary Film Directors)和《傳奇演員對話錄》(Who the Hell's in It: Conversations with Hollywood's Legendary Actors)都成了那一代狂熱影迷人手一套的“圣經”,而他參與制作的各種經典佳片花絮節目,也常出現在各種標準公司出品的DVD中。
《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的每周電影推薦》
《傳奇導演對話錄》
《傳奇演員對話錄》1999年,《黑道家族》主創邀他在劇中客串心理醫生埃利奧特一角,結果發現其演技相當自然天成,遂為這個角色加了不少戲,將其發展成劇中的常規人物,連續出場十四集。說起來,年輕時的博格丹諾維奇曾在紐約鼎鼎大名的絲泰拉·阿德勒演員工作室正兒八經地學過表演,可以說是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德尼羅的同門師兄弟。
博格丹諾維奇曾經說過,相比現實,他更喜歡過去,因為現實太過真實。他的作品雖名列“新好萊塢”電影運動之列,但幾乎全都是在懷舊,是在向那個已逝的好萊塢黃金時代致敬。生活中的他也從不打領帶,而是更喜歡像約翰·福特等老導演那樣在脖子上系一條絲質領巾。他也從不管“電影”叫movie,而是按過去好萊塢的習慣叫picture。難怪總有人說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生錯了時代?,F在他走了,終于得以和卓別林、約翰·福特、霍華德·霍克斯、希區柯克、奧遜·威爾斯等那些他曾認識過的電影大師相聚在電影的萬神殿中。
博格丹諾維奇(左)與約翰·福特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