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238 更新:2025-07-04 04:49:56
作者 / 呂世明
被寄予厚望的跨年元旦檔,還是沒有爆。
2022年元旦檔告一段落,如果算上目前幾部影片后續能夠產生的票房,今年元旦檔在沒有絕對頭部引領的前提下,票房略低于去年??紤]到相對春節、國慶和暑期這些超級黃金檔,跨年&元旦檔要走的路還是很漫長的。
中國電影市場一直都存在著一個爭論,大家一直都在糾結到底是頭部影片成就檔期還是檔期促成了爆款影片,雙方都可以找出諸多例子來佐證自己,但又都承認優質影片和黃金檔期是較為稀缺和偶然的。
后疫情時代觀影的絕對剛需是仍舊存在,這一點不用辯駁。從這次跨年和元旦黃金場次的熱度便可見一斑。盡管一些影片存在口碑上的爭議,但對于大部分只是存在觀影述求的觀眾,觀眾們只是需要在此時此刻坐到電影院里面看一場電影。
能夠做到讓觀眾滿意并贏得口碑的中國電影,可能是所有電影從業者和影迷都希望看到的,同時能夠在特定的時間節點看到恰如其分的影片,也會給影片的票房極大的加持。
節日氛圍暨文化底蘊,
靠親情&愛情融會貫通
在內地電影市場的改革最初,大體上是不強調所謂的檔期和影片是否適配,畢竟在長期的市場探索過程中,內地電影始終的所呈現都是較單一化和雷同化,這里的單一和雷同是指絕大多數的商業影片,一些特定類型的影片不包含在這個范圍內。
但伴隨著內地電影的進一步成長,不僅挖掘出早前蟄伏的春節檔和國慶檔,同時其他一些小檔期也在一步步的成熟且穩定,只不過從目前內地電影的制作底蘊來看,大部分影視公司仍就不具備較強的全覆蓋投放能力。
這就促使我們仍舊需要更多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觀眾在假期來給市場充電,所以說前兩年被炒上天的996毫無疑問是電影市場最大的“敵人”和背叛,值得玩味的是,這些概念恰好都是一些也希望在電影市場大展拳腳的互聯網公司提出的。
在一些問題和矛盾短期不能解決的前提下,內地電影市場的對于假期(哪怕只是三天小長假)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這里不僅僅是個人精神壓力的一種釋放,也是急迫需要一些親情和社交的回歸。
或許是因為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特殊以及獨特性,中國對于節日的期盼更多增加了一份文化上的積淀,盡管可能看起來容易被解讀和分解成為在商業上的具體數字體現,但或許這對于電影市場而言,毫無疑問會有更強的加持作用。
正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將節日的最底層體現到經濟層面是最直接有效的,讓老百姓以及觀眾愿意消費、同時也消費得起是很重要的,平日里大家可能會節衣縮食、省吃儉用,這一切還不是為了可以在假日里面瀟灑一把,更何況相對于絕大多數的消費和餐飲而言,電影院的消費往往是相對廉價且高效的。
如果說平日里的影片能夠更好的去滿足高階影迷的觀影饑渴感,那么假日電影往往要形成對更多觀眾觀影迫切感的彌補,或許這種落差和供給目的不同,會讓假期電影在某種形式上會呈現出特殊化。
假日電影照顧群體更廣泛,
檔期的影響力尤其重要
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在假期有超過平日頻次較高影迷的觀影述求,這兩部分消費者的要求是不能劃等號的。一些影迷和從業者會對假期電影產生更高的要求,并不過分,畢竟在很多大檔期我們會投放相當數量和質量皆佳的作品,但由于產能和技術能力的問題,想全面提高電影制作水準還需一個過程。
但必須看到,假日電影所涵蓋的觀眾非常廣泛,如果說平日(暨大部分工作日和非黃金檔期)里上映的大部分進口片和一些略小眾的口碑影片要服務到高階影迷,那么閑暇時間更多的觀眾他們只能在超過三天以上的假期騰出一天來看假日檔期電影。
并不是他們不具備較高的觀影水準,而是他們壓根不會把絕大多數的電影當成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商品,甚至連觀影的儀式感都很淡漠。
不僅僅是跨年檔和元旦假期,幾乎內地所有重點檔期上映的頭部影片和準頭部電影都鮮有個性十足、極具魅力的影片,如果說有或許姜文的《讓子彈飛》算是一部,但后續同樣個人色彩濃郁的《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便很難獲得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在重點檔期去做導演個人訴求強烈的影片,從近幾年來看,結果往往是不夠樂觀的。
但這里并不是說影迷會存在媚俗和追求所謂簡單的娛樂化,事實證明只要內在的質量足夠好,一些優質的影片往往還是會產生逆襲的奇跡,而且這種逆襲的現象已經不是發生一兩次了,觀眾對優質項目的認可和及時反映,都是這些項目能夠成功和逆襲的關鍵。
在這個時候,觀眾才會記得自己在何年何月看過那部精彩的影片,在一個特殊的時間內,觀眾對于影片的記憶往往是深刻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或許會成癮,觀眾自己會產生在下次同一時間去看類型、題材、演員陣容向雷同的影片,只不過后續影片能否達到之前影片的水準要打一個問號。
好在于最近幾年我們的大部分爆款影片都出現在重點檔期,且給觀眾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一些影片如果在中小檔期有突破的表現,那么他極有可能從中小檔期獲得進入到大檔期的待遇和資金支持,繼而成為和大檔期一起左右格局的棋子。
這里較明顯的例子或許就是像《白蛇:緣起》的續作《白蛇2:青蛇劫起》,前作只是一部在寒假上映的影片,后續作品便可以成為暑期檔動畫片的頭部標桿;同時已經在《戰狼》中找到軍事動作片取勝之匙的吳京,便可以把《戰狼2》檔期從《戰狼》清明節直接挪移到暑期檔;同樣在不經意間崛起的《唐探》系列影片,也從最初的賀歲檔,直接上升到最黃金的春節檔。
做更多的檔期專屬電影,
并進一步引爆它們
根據電影局前段時間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國電影需要在未來每年打造50億部票房過億的影片(去年這個數字是40 ,2019年是47),這個標準整體來看實現的難度并不高,但問題可能在于頭部影片的超強吸金能力或許會對相當一部分腰部電影產生嚴重的蠶食和反噬現象。
簡單一點說就是,頭部全拿的跡象和趨勢不會改變,無論是從觀眾的跟風,還是媒體的一些報道傾向,都或多或少會埋沒一部分有質量的且有市場潛力的影片,這些影片可能只是欠缺一些機會,在缺少良好市場運營的手段的制約下,檔期選擇的失誤,通常會形成票房的縮水。
但優質檔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似乎永遠都在,它也一直都在呼喚優質影片的落位,這種呼喚既有產業提升業績的需要,也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自己的需求。既然在市場底層的供需雙方都存在需求,盡可能的滿足他們或許才是行業進展的方向。
今年元旦檔的票房已經破了十億,但票房在后續兩天的滑落讓業內外產生了一定的質疑,不過從行業終端來看,如果對比稍早之前市場有相當大的提升,那么大部分影城還是滿意的,畢竟從終端自身來看,在自己無法掌控產品的前提下,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就已經能夠給予大家足夠多的信心。
同時對于觀眾來說,即便大家是被動接受到影片的一些營銷宣傳而“上套”,但在這個觀影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且實現了影片宣發方的目標,這可能就已經成為一次“閉環”的消費過程,能否達到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或許不是這部分觀眾所追求的。
由此來看,無論是前兩年打著“跨年一吻“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還是這兩年以“擁抱”為主題的跨年電影,它們都在盡可能成為一部部檔期專屬電影,營銷手段的有的放矢和是否具備更強的針對性,往往會成為影片能否成功的關鍵。
當然在觀眾和一部分影迷心里,滿足大家觀影的最基本述求的同時,盡可能的希望“貨可對版”并不為過,畢竟現階段觀眾的口味和欣賞水準是肉眼可見的提高,檔期專屬電影之所以很多會出現口碑下滑的現象,還不是因為其觀眾群體在擴大,其受到的關注度在一點點的提升,能否掌握主在宣傳上的主動權,往往會是票房堅挺的關鍵。
元旦檔結束后,我們將迎來接近一個月的“空白期”,往往一些影片依靠檔期實現了較大群體觀影洗禮后,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口碑擴散效益,或許這可能是一部分檔期專屬影片在后續盡可能延長票房收割期的公開秘密吧。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