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867 更新:2025-07-04 04:48:04
很久沒看電影了,下午看了《誤殺》2。與以前不同的是,這次心緒并沒有太大的波動,以前看類似的電影,情緒上起伏會很劇烈,對于影片中人物的愛恨會非常地明顯,可是現在進入了另一種情緒狀態,我暫且叫它灰度情緒。
影片繼續發展,警察第一次擊斃林日朗,我們看見很多人是在歡呼的,為警察喝彩的,他們以為林日朗殺害了一名警察,里面的人質也都處于極度危險的狀態。其實大部分人雖然同情林日朗,但是更無法接受他的這種暴行。只有關在里面的人,才對林日朗有正面的認識,也開始幫助他。
與之對應,在影片結尾的螢火蟲再次強調,微光只有在黑暗中才會顯得明亮。林日朗不過是一只螢火蟲,而用生命燃燒出來的光只是那么一丁點,黑暗卻是無邊無際。
影片大概就是這樣,看完之后感覺有些壓抑,感覺現實也好不到哪里去,情緒也就相對的平靜,沒有太大的波動。
為什么我想叫這種情緒灰度情緒呢?
不同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這種情緒既沒有伸張正義的沖動,也沒有屈服黑暗的自覺,是一種更現實的情緒。過去我曾經追求理性,控制情緒,控制內心的沖動,曾經崇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高度,可是后來才發現自己走偏了,人終究是感性為主的,如果擠掉了最后一點感性的話,也就沒有了生存的意義?;叶惹榫w也就是理性與感性融合的一種情緒,不再單純的去同情林日朗,也不會痛恨市長的行為,因為人是感性的,法律并不能很好解決感性的問題,就像是婚姻,就像是很多游走在法律邊緣的行為。但是諷刺的是一直以來我們標榜的都是“法不容情”。
電影結尾的另一種詮釋,絕對的理性就是絕對的黑暗,當下感性就如同螢火蟲的微光,理性與感性融合的時候,會是更美好的世界。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