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695 更新:2025-07-04 04:31:21
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暉
疲軟了兩個月的賀歲檔,在2021年的最后一夜終于熱鬧起來。
跨年 元旦檔,總計六部新片參與角逐,截至12月30日預售票房已超1.7億。雖然單片預售票房不如去年的超級黑馬《送你一朵小紅花》,但今年有賣相的新片數量更多。
比如,黃渤 賈玲主演的溫情片《穿過寒冬擁抱你》,古天樂 “大灣區哥哥”主演的港片《反貪風暴5》,馬麗 常遠主演的喜劇片《李茂扮太子》,以及毛曉彤 楊玏主演的愛情片《以年為單位的戀愛》。
幾部電影的背后主出品方涉及中影、阿里、華策、光線、新麗、抖音等,全是活躍在電影圈一線的大廠??缒隀n儼然成為電影資方極為重視的檔期。而這一檔期誕生,不過才5年時間。
2017年12月29日上映的《前任3》,無心插柳地盤活了跨年檔。跨年夜單日票房達到了4.7億,超過了隔天元旦3.4億的單日票房。2018年《地球最后的夜晚》是第一個營銷跨年儀式感的電影(這么個絕妙主意居然出現得如此晚)。宣發突出21點50分“一吻跨年”的場次,正式造出跨年檔一說。
此后,跨年檔不斷升級,開始出現為跨年夜量身定制的新片。比如,2019年有白百何、張子楓等群星陣容主演的《親愛的新年好》;2020年有常遠、李沁、沈騰主演的《溫暖的抱抱》;今年光線的《以年為單位的戀愛》更是如此,講述的就是跨年夜相愛的故事。
人造的跨年檔,這次真熟了嗎?你是否在準備“一影跨年”?
愛情片不香了?
人造跨年檔的兩大功臣,《前任3》《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愛情片。硬糖君原本也覺得,浪漫的跨年檔正是專為愛情片而生,或者說愛情片的優勢最明顯。跨年檔愛情片背后的營銷功臣——抖音,今年也首次主出品押注了《以年為單位的戀愛》,可見其對愛情片在跨年檔票房表現有著相當高的預期。
然而,從預售表現來看,愛情片卻出奇地落后了。今年跨年 元旦檔四部電影集齊了四種類型,且其他類型陣容更強,顯然分散了大家對愛情片的關注度。
從賀歲檔幾度挪檔的《穿過寒冬擁抱你》《反貪風暴5》來到了跨年檔,預售成績明顯好于《以年為單位的戀愛》。
光線這部《以年為單位的戀愛》,從立項到故事直接就瞄準了跨年檔,要吃2020年熱播劇《三十而已》里毛曉彤、楊玏這對“養魚”cp的紅利。但是原片名《一年之癢》遭遇改名風波后,市場熱度明顯不足。
比《以年為單位的戀愛》還早瞄上今年跨年檔的是一部寵物片《忠犬八公》,由馮小剛、陳沖主演,翻拍自催淚神片《忠犬八公的故事》。該片3月開機的當天就宣布定檔跨年,但臨近上映卻沒動靜了,遲遲未開預售,疑似撤檔。而原本,這部早早定檔的寵物片,是想延續2019年《寵愛》跨年夜大賣1.5億票房的盛況。
陰差陽錯,現在票房遙遙領先的既不是愛情片、也不是寵物片,而是一部抗疫題材溫情片《穿過寒冬擁抱你》,預售票房近億。
群星參演的大型抗疫劇《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等,倒是出了不少。大型抗疫題材電影除了《中國醫生》后,這是第二部。預售最佳,主要是黃渤、賈玲兩個國民喜劇王牌有基本的票房號召大盤。各家數據機構對該片給出的票房預測都在7-9億區間,領跑跨年元旦檔。
票房預售亞軍是《反貪風暴5》。該片從賀歲檔撤檔到跨年檔,期間一度盛傳受洗米華事件影響無緣上映,華策影視還專門在回答投資者的提問中,辟謠了洗米華對電影的影響。
作為現在最長壽的“港片”《反貪風暴》系列,一直主打的是大灣區粵語受眾。前四部《反貪風暴》廣東省票房占比年年第一,而且票房還呈翻倍式增長,第一部近億、第二部2億、第三部4億、第四部近8億。
預售吊車尾的是常遠、馬麗主演《李茂扮太子》,從現有物料上看,有著濃濃的“開心麻花”喜劇片風格,但主出品方第一位卻是新麗,和“開心麻花”沒關系。常遠去年《溫暖的抱抱》跨年夜拿下1.7票房,今年不知是否能形成跨年“熟臉”的檔期效應。
覺醒太晚的跨年檔
自互聯網有記憶的1997年至今,硬糖君檢索到新聞顯示:跨年經濟一直存在,只不過2017年之前,卻并不存在于電影行業。
跨年如此具有儀式感的檔期,竟然長期沒被電影行業重視。此前有不少私人電影院,或是央視六套電影頻道、中國電影資料館一直都在延續“排通宵電影連看跨年”的傳統,比如,中國電影資料館今年長達323分鐘的跨年通宵電影票,包含三部電影是《薄荷糖》《小媽媽》《偶然與想象》,成為情侶約會必備項目,每年票都要靠搶的。
奇怪的是,電影行業內,似乎一直沒信心去商業操盤跨年檔電影,去跟各家衛視的跨年晚會PK競爭流量??缒隀n在此前的新聞報道中,只配被包含進11-12月的賀歲檔,一并而論。而元旦檔,也只是一個不足掛齒的小檔期,票房平平,跟普通周末票房不相上下。
從貓眼數據來看,2011-2012年元旦當日票房才6303、7589萬,2013-2015年實現了破億,2016年元旦猛增至3.5億,是因為黑馬片《唐人街探案》的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唐人街探案》上映于2015年末跨年夜,但票房高點不在跨年,而在元旦。它的出現,仍未足以讓電影圈注意到跨年檔的票房潛力。
2017年元旦檔甚至都沒有國產片上映,只有賀歲檔的《情圣》《鐵道飛虎》撐票房,大盤整體下降至2.5億。直到2017年末上映的《前任3》,才實現了跨年夜票房首次超過元旦。但《前任3》的票房高點也不在跨年夜,而是借助短視頻的后續營銷,在首周末實現了2.1億的票房高點。
真正驗證了跨年檔票房潛力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這部因超支超期而束手無策的文藝片,資方為了回收成本,在營銷上鉚足了勁。一次在跟深圳影院對接中,影院經理提出要在他的影院做一場情侶跨年場活動。這激發了片方提議針對12月31日晚21點50分場次,進行“一吻跨年”的營銷想法。
這一提議,造就了《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夜2.4億的票房神話,成為跨年夜史上單片最佳票房戰績,至今無人打破。連去年的《送你一朵小紅花》都只有2.1億的跨年夜單日票房。
當時就有不少電影圈內人士預言,雖然文藝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以商業愛情片方式營銷的“欺騙”做法值得商榷,但它卻意外地為電影行業做出了一個貢獻——造就了一個跨年檔。
自此,各路資方開始重視跨年檔。隨著跨年檔的盤活,元旦檔也被盤活了,去年跨年 元旦雙雙破了紀錄,元旦檔達到了5.4億,跨年檔達到了4.8億。
看電影需要儀式感
疫情之后,中國電影行業的檔期效應越來越明顯。重磅大片蜂擁進春節、五一、十一檔,愛情片蜂擁進七夕、2月14日、5月20日“情人節”檔期。暑假、賀歲檔這種跨度比較長的檔期,都不同程度受到反復局部疫情的影響,檔期效應明顯有所衰落。冷檔期,在一年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造跨年檔的出現,更加難能可貴。尤其它還能在去年疫情后,持續創造新的票房紀錄。按照各家數據機構的預測,今年四部有賣相的影片,有望再次刷新票房紀錄,創造史上最強跨年檔。
跨年檔的檔期效益正在形成,也從側面說明,電影行業應該越來越重視儀式感。隨著疫情加速視頻流媒體的發展,去電影院看電影這種傳統的線下消費行為,受到劇烈沖擊。觀眾要在“網上看”和“影院看”做出選擇,電影人必須要給足一個充分的理由,讓觀眾踏出家門、走進電影院,儀式感的營銷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坐在電視機前看跨年晚會倒數鐘聲的體驗感,遠遠比不上去跨年晚會現場的感覺,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去現場跨年。而出門去戶外景點跨年,又會遭遇人擠人的情況,且跨年時全國多數地方都很冷。
非要選擇一種戶外跨年方式,去電影院似乎是最舒服的。這也是為什么,即使電影人再不重視跨年檔,它也有機會陰差陽錯地“覺醒”。接下來,電影人應該多思考,如何在影片內容和儀式感上做關聯。
當然,一部影片的質量,才是撐起一個檔期和票房的基礎??缒隀n之所以能夠形成良好的檔期效應,靠的是隨后有質量合格的商業片。
比如2019年《寵愛》,2020年《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等。在此之前,跨年檔也有不少爛片想要蹭跨年的名頭。比如2011年上映的《2012來了》,2013年上映的《201314》,2014年上映的《201413》等等,這些電影通常都院線幾日游后,便沒了。
中國電影人也幾度努力造過幾個檔期,比如曇花一現的雙十一光棍節,因為后繼無人,現在只是電商的狂歡節,再也不見《失戀33天》這樣的黑馬電影。
先前的每年清明節,也會上映很多鬼片,但始終沒有形成檔期效應。2018年《中邪》定檔清明的宣傳造勢又過猛,至今無緣上映。明年清明檔定檔了一部由朱一龍主演的罕見喪葬題材電影《人生大事》,不知能否盤活這一檔期。
人造新檔期,不失為盤活中國電影大盤的一種方式。與其擁擠在重要的春節、五一、十一等做炮灰,不如積極開發小檔期,制造儀式感,殺出一條路。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