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912 更新:2025-07-04 04:26:26
“只要你相信,總有火苗是踩不滅的?!?/p>
《揚名立萬》是如何揚名立萬的?秘訣在哪?很遺憾,很多影評還是將電影的成功歸納為“討好觀眾”:
“當大家在看這么一部電影的是,主動或者被動代入劇本殺的時候,到底是劇本殺的普及成功,還是電影市場下沉找到的捷徑?總之,都和電影本質偏離了軌道?!?/p>
“劇本殺風格迎合年輕人,然不失為行之有效的觀影驅動力。選角和表演方式也指向更下沉的受眾群體,營銷跟上來就會小爆?!?/p>
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周恩來
張嘴即來的“下沉”,看啥都是“下沉”,顯然也是種病。
到底什么藝術是陽春白雪?獲得2021年第74屆戛納金棕櫚的《鈦》,夠不夠高級?
邊緣人物、機械迷戀、性轉、同性戀、整容、父愛、性格缺陷、暴力、血腥……《鈦》把這些元素一股腦堆砌上來,看似avant-garde,我覺得也挺“劇本殺”的……
別以為現在的網文、劇本殺寫手不會整這些,什么東西能觸發感官刺激,什么樣的情節能勾起人的本能興趣,靠碼字、講故事混口飯吃的人,對這些元素其實更靈敏。
電影《鈦》
就算是在電影的圈層里,《鈦》也絕對算不上先鋒or前衛。
首先來說說《鈦》之中被各類影評大肆“表揚”的對于性別困境的發聲:《鈦》的女主角為了得到父愛,不得不變成男孩,形象上雌雄莫辨、酷兒主義,看似非常先鋒。
電影《鈦》
而70年代,Serge Gainsbourg拍的《我愛你,我也不愛你》早就有這樣的女主角了。故事說的是一個同性戀男孩愛上了一個假小子式的女孩,原因是誤以為她是男性。而女孩為了維持這種關系和“愛情”,也甘愿被誤會。為了得到愛而委身于另一性別的軀殼下,《鈦》所體現的性別困境,其實是前人玩剩下的……
電影《我愛你,我也不愛你》
再說說《鈦》之中最“狗血”的人和汽車make love,將工業產物人格化,真的很前衛嗎?
電影《鈦》
其實,2010年的電影《橡皮輪胎殺手》也有類似的設置,整個電影拍的就是一只有了人類意識的輪胎,最終大開殺戒,掀起血雨腥風的故事。
電影《橡皮輪胎殺手》
冒著大不韙來說一句,近些年的法國電影,要么就是好萊塢化,要么就是《鈦》這種偽avant-garde,要么就是各種喜劇類小品,如《歡迎來北方》《粘在一起隔離》,除了這些還剩下什么呢?
說回《揚名立萬》。
參加劇本討論會的都是一些不被主流權威所接納的小人物,過氣天王、蹩腳導演、三流女星、破產富翁……這些人如果放在當下,你猜他們肯定會干啥?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互聯網的加持下,昔日星光璀璨的娛樂界再也不是少數人的天堂,而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舞臺。
然而在《揚名立萬》故事的背景中,并沒有像如今這樣扁平的娛樂世界,小人物若想揚名立萬,必須拜謁“娛樂之神”,必須踏上早已擠滿權貴的獨木橋。
這里便引出了《揚名立萬》想表達的第一層意思:這樣一幫無名之輩攢一個局,拍一部小電影,能不能被接受?又能引發怎樣的評說呢?
導演更是假借角色之口拋磚引玉:“你們作為觀眾的解讀會比我們創作者更高明?!倍@也巧妙地與現實形成了互文,小成本、小制作、年輕導演、非流量演員拍的這部《揚名立萬》口碑能如何?
但很遺憾,我們還是看到了本文開頭所說的那種“傲慢”的評論。被話語權既得者PUA良久的娛樂界、評論圈,想立馬轉變姿態,恐怕沒那么容易。
《揚名立萬》講的另一層意思,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就是如何保護火苗不被踩滅,如何保護真相?
《揚名立萬》還告訴我們,有的人不但能剝奪他人講故事的權利,更擁有編故事的權力。如果被剝奪了講故事的權利,該怎么辦?電影給出的答案是不要停止發聲,要把故事講下去。
談到這里,還是要感謝這個時代,在“講故事”這件事上給了我們更好的解決辦法。
微博升堂、微博討薪、微博小作文……這些現象并不是笑話,而是證明了人們借助web2.0所實現的“去中心化”,實際上是多么頑強而偉大的一種力量。
這又和上一層意思“如何看待小人物”相融合了。尊重每一種聲音,打開通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沒那么容易被捂住嘴。
只要你相信,總有火苗是踩不滅的。
*溫故知新*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