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962 更新:2025-07-04 04:12:46
最近局長觀《小敏家》有感,cp感真是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學。
雖然咱忍不住調侃:秀禾還是那個秀禾,而耀輝已經大了兩個size
但繞不過周迅x黃磊就是有一種特別的化學反應,詮釋出了中年人談對象難得的戀愛感。
畢竟,在他們身上可以承載的情懷太多:
從徐志摩x林徽因,到容耀輝x秀禾,再到陳卓x劉小敏,自帶前世今生腦洞。
真真恍若隔世
譬如,當陳卓看著小敏說出:“我不想再錯過你?!?/p>
很難不回想起二十年前,那個眼眶含淚、內心掙扎的耀輝:
“我無法愛你,更不能愛你?!?/p>
某種意義來說,也算是在平行世界給耀輝和秀禾一個happy ending
沒看過的網友自然不解:究竟啥魅力,憑啥過去這么多年還能叫人念念不忘??
《橘子紅了》的劇情當然不能簡單理解為“叔嫂虐戀”,抑或是天涯風的“我愛上了我丈夫的弟弟”,
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舊時代悲劇。
一張圖概括劇情系列
一個被丈夫冷落,在鄉下打理橘園的太太,
年復一年盼著橘園豐收,橘子紅了,老爺就回家了。
卻得知老爺在城里另娶了一位交際花做了二太太,逍遙快活。
大太太把丈夫不忠的原因歸咎于自己——因為沒有生出孩子,替容家延續香火,所以老爺才會離開。
于是,漸漸產生了一個荒誕的想法:替老爺納妾生子。
只要生下孩子,老爺自然而然就會離開交際花回到自己身邊。
這個“妾”當然是有要求的,需得是一條船上的自己人,不能有爭寵的威脅,不能背叛自己。
說白了,就是生孩子的工具人。
大太太看中了佃農家的女兒秀禾,善良、老實。
最重要的是長相,秀禾跟自己年輕時候長得極像。
這意味著什么呢?只要老爺看見她定會想起自己,莞莞類卿成了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慰。
繼而,大太太對秀禾開展了一系列女德教育——
洗腦馴化,
給秀禾戴上道德枷鎖,也將兩人的命運強行捆綁在一起。
但大太太卻忘了,秀禾或許可以因為禮教所迫“履行”三太太的職責,但感情卻是強迫不來的。
秀禾和容家小叔耀輝相愛了。
初見,是在小巷,他帶她放風箏;
再見,是在禮堂。
他作為鄉下家中唯一的男性,代替老爺把她娶過門。
掀開蓋頭,久久對望,無語凝噎。
耀輝和秀禾不同,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進步青年。
他高舉解放婦女的旗幟,一次又一次地批判老爺和太太,引導秀禾覺醒。
可悲的是,耀輝骨子里卻要比秀禾還懦弱。
他不愿正視自己的感情,不敢反抗封建勢力,甚至沒有勇氣告訴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傷害了秀禾的同時,也傷害了嫻雅。
從抗爭到退縮,從妥協到麻木。
《橘子紅了》的結局無疑具有強烈諷刺父權的意味——
一心求子,最看重香火子嗣,相信兒子才能延續容家輝煌的老爺,
竟然是不育的“罪魁禍首”!
歡歡喜喜慶祝二太太懷孕的喜事,成了一樁被綠了的笑話。
一直維護的男性尊嚴蕩然無存,崩潰了。
于是大怒之下,趕走二太太;
終于承認無法勉強秀禾愛上自己;
但同時也乞求保留容家最后一絲體面,即不能公開孩子的真正身世。
這已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可惜,盼著生下孩子、報完恩就可以離開容家的秀禾,
最后沒能迎來一個美好的結局。
就問生產戲誰敢看第二遍
秀禾因難產而死的同一時間,耀輝在禮堂和嫻雅舉辦婚禮。
一邊是白色婚紗,一邊是白色孝布,
共同為這出被封建禮教束縛的悲劇,畫上諷刺的句號。
難得的是,即便是站在控訴封建禮教的角度,
《橘子紅了》刻畫的人物也都是復雜多面的,很難純粹以好人or壞人去定義。
大太太毫無疑問是舊時代女性的代表,具備了傳統意義上的女性美德:善良、溫柔、懂事。
甚至超出舊時代對女性的社會分工:不識字卻能將家里的賬本打理明白。
在感情上,她習慣了隱忍包容,卑微到了極致。
丈夫對感情不專,她反思自己;丈夫離家不歸,她苦苦等待;
為丈夫而活,沒有自我價值。
可悲的同時也不能否認,身為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她卻選擇讓秀禾成為自己的工具,無意識做了封建文化的幫兇。
自始至終貫穿全劇的,還有主人公自我意識的覺醒。
劇集最初,覺醒以書的道具出現,是老爺床頭讀了一半的小說。
太太好奇,叫秀禾念了一段,只聽了一會兒便叫停,臉色大變。
是聽不懂嗎?不是的,是假裝聽不懂。
怕自己聽懂,也怕秀禾聽懂。
于是,哄騙秀禾“書里都是騙人的”,下令禁止秀禾接觸新思想。
而每當秀禾想要出走,太太就會出來搬出倫理綱常施壓。
在宛晴和耀輝的幫助下,秀禾收拾好行李,踏出容家大門,眼看成功在即,卻在火車站遇到了老爺,出走失敗了。
故事的最后,秀禾終于徹底覺醒:
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活,自己到底獲得了什么?
秀禾請求老爺和大太太成全自己,一個人自由地生活,像風箏一樣自由自在。
卸下道德包袱,真正為自己而活。
而拋開劇情人設,劇組在布景、服化等設置上也足可見其用心程度。
為了營造橘園豐收的景象,劇組選擇了距離蘇州50公里的東山橘園進行外景拍攝,砸錢買了幾千斤的橘子。
服裝造型,是被李少紅吸引而來的奧斯卡得主葉錦添一手打造。
參考傳統服飾和少數民族服裝,取其精華,設計出了秀禾、大太太、二太太的服裝。
其中秀禾服延續至今,成了中式婚禮的標配。
幾個太太頭上的飾品,則是安徽洪村出土的文物。
連鞋子都是特別定制的,參照了舊時代纏足女性穿的小鞋,有如三寸金蓮,走起路來搖擺不定。
也一點一點提高了該劇的“含金量”——每集高達50萬的耗資……
就連全劇最大槽點李少紅標志性的“鬼片配樂”,細究起來也別有深意,是角色心境的真實寫照。
就是苦了當時春節播出收看的觀眾
耀輝出場時突然響起的風鈴聲,象征著秀禾看到耀輝時的心理波動。
兩人雙雙酒醒后,發現逾越了世俗禮常,配樂也就跟著二人心理變化,怪異且毫無章法。
以及李少紅式美學——詩意化的臺詞,電影化的拍攝手法,
以上種種,共同塑造了這么一部極具藝術美感的電視劇。
感嘆之余也不禁感慨,
將近二十年過去,我們還沒看到一部可以各方面與之抗衡的劇集,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不僅如此,連導演也翻了車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