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172 更新:2025-07-04 04:06:32
2009年,在《建國大業》籌拍會上,陳凱歌說:
想讓電影有人看,只有全明星陣容一條路。
這是一種“偷巧”的手法,劇情不夠,明星來湊。
這也像是陳凱歌自己的人生,在經歷過《霸王別姬》的輝煌之后,他很少再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隨后在綜藝節目中,也是憑借以前的“盛名”被各種恭維。
反觀和他同時代的導演,反而在拍電影的路上更加精進:
當陳凱歌在綜藝節目中成為焦點時,70歲的張藝謀拍出了《一秒鐘》,一年后,他又拍出了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諜戰題材片《懸崖之上》。
和他們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導演——黃建新。
12年前,他參與執導了《建國大業》。
后來,黃建新陸續監制了《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建軍偉業》等,他還做了《我和我的祖國》的總制片人。
這一路走來,他總在求新求變。
今年,黃建新導演帶來一部電影——《1921》。
這部影片,被網友們稱為“電影版《覺醒年代》”,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它還被選作了開幕影片,很多網友表示:這部電影,穩了。
同樣是主旋律影片,《1921》為什么好看呢?
一、創新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熱淚盈眶。
《1921》講述了一百年前的那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很多影片講述過這個故事。
這一次,黃建新卻找到了新的切入角度。
這部影片從黃軒飾演的“李達”角度切入,他是“一大”發起人,從他的視角,來回望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電影中,倪妮飾演了李達的愛人,他們為著共同的理想,一起努力。同時,在電影中,也有很多兩人相濡以沫的情感戲。
因為平凡,所以偉大。
太過“高大上”的作品往往會讓人產生距離感,而電影中那些讓人牢記的歷史人物,一百年前,他們只是一個個充滿理想抱負的中青年。
他們創造了歷史,但也要生活。
一個視角的轉換,就讓影片落回到真實的生活之中。
二、細節
一個認真負責的導演,一定是“細節控”。
黃建新也是這樣。
在影片中,導演對于細節的追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就連茶杯擺放的位置要精心設計。
在電影中,有一場拍攝長沙雨中的戲,根據長沙人喜歡吃魚的特點,劇組在拍攝的街道上放置了一盆魚。
結果,在拍攝時,盆里的魚都不跳動,雖然只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鏡頭,但導演一定要求換上活蹦亂跳的魚。
“因為這是要展示一個生動的長沙街頭”。
對于細節的把控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
張頌文在采訪中講述過一個特別感人的拍攝細節:在每天的拍攝過程中,67歲的黃建新要依靠老花眼鏡去看監視器,但在和演員講戲時,他又要摘下老花眼鏡。
在每天的拍攝中,就是這樣一個摘眼鏡的動作,都要重復上百次,所以在現場的導演,因為頻繁戴摘眼鏡導致眼睛疲憊,他不斷地去揉搓眼睛。
這就是電影人的付出。
三、付出
影片要拍得好看,除了劇本要好,還要演員們的付出。
《1921》選擇了黃軒和倪妮擔任主演:黃軒在熱播劇《山海情》中的精彩表演讓人記憶深刻,而倪妮在《流金歲月》中出演的朱鎖鎖,也展示了自己精湛的演技,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倪妮剪掉了自己留了9年的長發。
除了黃軒和倪妮,這部電影還邀請了很多其他的明星:
陳坤飾演陳獨秀,李晨飾演李大釗,這兩人的本名恰好符合歷史上的“南陳北李”。
在一場戲中,導演給了陳坤一個長鏡頭,直到拍到陳坤眼中的淚光,導演極力贊嘆這場戲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而李晨,在拍攝“就義”前的一場戲,他一夜未眠,第二天眼圈黑紫、面部浮腫,達到了化妝所無法達到的狀態。
“老戲骨”張頌文在電影中有一場戲,需要將一大段臺詞一次性講完,他情感豐富地表演下來,讓在場的其他演員非常贊嘆。
其他“小鮮肉”劉昊然、王俊凱等,他們都為了電影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1921》這部電影形象生動地還原了100年前的場景,或許這就是光影的力量,它能幫助我們牢記一些不可以被遺忘的時刻。
導演黃建新曾經說過:
這一次,他做到了。
#黃軒#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