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817 更新:2025-07-04 03:51:50
他曾經讓蝙蝠俠起死回生,他拍過造成轟動并至今仍熱烈討論而且還沒有一個統一說法的《盜夢空間》,他在《記憶碎片》以及《致命魔術》之中向我們展現了如同革命一般的嶄新敘事手法。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克里斯托弗·諾蘭。
至于電影的部分,我等等再來談,我們先來簡單地談一下這位導演吧。
說到諾蘭,我當然是非常喜歡他的,大概不會有哪個人不喜歡他吧。他也是屬于少數的那種,作品我全部看過的導演,畢竟他算中生代的年輕導演,作品年代不會太久遠,而且他的產量也不多,要追完并不難。不過比起其他我同樣很喜歡、也全部作品都看過的導演,例如前面提到的大衛·芬奇,還有JJ亞伯拉罕等,他對我而言并不是一位零失手的導演,這是很遺憾的一部分,他有一部作品我真的不喜歡,哪一部我晚點再說。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導演的生平吧。
克里斯托弗·諾蘭,1970年七月三十日年生于英國倫敦,今年51歲的諾蘭,可以說是現代的一線大導演中非常年輕的一位。就跟許多導演一樣,諾蘭在年幼時期就展現出對于電影高度的熱情,七歲時便拿著父親的超八毫米攝影機以及自己的玩具兵自拍短片。成年后的諾蘭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就讀,主修英國文學,并在校內期間繼續發展他的電影事業,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現在的名詞來說的話,就是所謂的微電影。
對諾蘭的導演生涯而言,早年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便是與電影社的朋友們,以稍稍六千美金的預算,拍了生涯第一部劇情長片(其實去掉片尾字幕,片長也才一小時出頭)《Following》。那部電影有幸能夠在舊金山電影節得到放映的機會,電影獨特的敘事手段,奠定了諾蘭日后“非線性敘事”的招牌電影風格,使得身為編劇與導演的諾蘭得到業界的關注與青睞,并得到了足夠的預算讓他能夠拍攝下一部電影。諾蘭也是從此便正式踏入了影視圈中。
而黑暗騎士傳奇的開始,同時也象征著諾蘭傳奇的開始,他之后拍的所有作品通通叫好又叫座。雖然至今仍未獲得奧斯卡的肯定,但在影迷心目中他早就是個質量保證,他的產量不算多,其中有幾部進入了IMDB的前兩百五十名,這對于一個現在也才不過50出頭的年輕導演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在電影的風格上,諾蘭并不是一位個人化風格很強烈的導演,但其實我個人比較偏好個人風格濃烈獨特的導演,這也是為什么諾蘭在我心目中的排行始終低于扎克·施奈德跟羅伯·羅里奎茲等人的主要原因。不過這當然是我自己很主觀的個人偏好,諾蘭雖然沒有特別去玩弄影像或是操弄各種電影技術,但顯然諾蘭也志不在此。他仍然是有著屬于自己的風格,只要是他執導的電影,都可以很輕易地看出是他的風格,只是那股風格不是在外在的影像上面而已。如果要我找一個詞來形容諾蘭的話,我會說,他是一個老古董,一個對于自己的作品有著執著與堅持,一個懂得如何將老技術做完美運用的老古董。
所以,他并不像許多年輕導演或是商業導演對于新技術那么著迷,他喜歡維持他自己的做法,他不迷信于新東西一定是好東西這樣的說法,他堅持不用數字拍攝取代傳統膠卷。說真的,其實外行如我分不出兩者有什么不同。他喜歡土法煉鋼的實景拍攝,而不愛使用過多的特效與綠幕,這是最笨的方法,但卻也能夠拍出最壯觀的場面。所以在黑暗騎士里面,光是一臺卡車翻覆的場景,就能讓人在電影院倒吸一口氣,而他在《盜夢空間》之中為那場無重力打斗所打造出來的技術,更讓該片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他不是不會使用最新技術,而是,他有更好的方法去拍出最驚人的效果。
說他守舊也不對,應該是說,對于拍電影,他有他自己的愛好。他堅持不拍3D電影,他也討厭數字拍攝,但他對于IMAX攝影機卻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有看過用IMAX攝影機拍出來的效果的觀眾,不用我說都知道那是多么震撼的一次觀影體驗,他不喜歡時下流行的東西,或許是因為他不喜歡跟隨流行,他所要做的是創造流行。在電影工業中,他彷彿是IMAX攝影技術的拓荒者,他所拍攝的黑暗騎士是第一部運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之后他更是不斷地精進這項技術,他總是把自己推向極限,然后再超越極限,《蝙蝠俠:黑暗騎士》開了先例,《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破了IMAX片段所占全片比例最長的紀錄,接下來的《星際穿越》更是大膽地將IMAX攝影機架在飛機機頭前面直接拍攝空中鏡頭,光是為了看這樣的嘗試到底會拍出什么樣的效果,就已經注定了本片非得進IMAX廳看不可了。
諾蘭還有另外一個標志,就是他的電影劇本總處處充滿轉折,意想不到的劇情走向,布局之中還有布局,真相之外還有真相。他的電影有好幾部都必須也值得看個好幾遍以上才能完全參透。他總是能有新的想法去挑戰觀眾的理解能力,他是好萊塢少數不會小看觀眾智商的人,他的電影彷彿一場腦力激蕩,我們永遠不知道劇情會怎么發展、無法猜出電影的下一步會怎么走,所以他的電影總是特別引人入勝,總是特別迷人。也因為這樣的劇本風格,讓他得到了「燒腦大師」這樣的稱號。
不過關于諾蘭,有一點我還是想要抱怨一下,不是諾蘭本身有什么問題,而是他的部分粉絲有些行為讓人看人實在是感到反感。這算是很難得一次地看到,有一個優秀導演的名聲,被他的粉絲搞臭的。
這種粉絲間的“諾蘭效應”主要是蝙蝠俠三部曲之后開始出現的,大量的諾蘭粉絲在看過諾蘭的電影之后,就開始自以為厲害跟高尚,開始對諾蘭進行一種所謂的造神運動,把諾蘭捧的很高,開始鄙視其他商業電影。在他們心目中,諾蘭的反義詞通常是邁克爾·貝。對他們而言,諾蘭彷彿是個萬靈丹,什么電影都給他拍就好,只有諾蘭拍的電影才有資格叫做電影,常??吹剿麄冊诰W絡上罵一部電影或是其他導演,比如,邁克爾·貝的時候都會補上一句“要是給諾蘭拍的話就好了”,“如果是諾蘭的話那就會怎么樣怎么樣的”,一副其他人拍出來的電影都一無是處的樣子,尤其是超級英雄電影更是容易扯到諾蘭身上,在超級英雄這個領域,只能有諾蘭的存在,其他的通通應該走開。我非常討厭這種靠著貶低他人而抬高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行為,只會顯示出自己的度量之低。
剛好適逢諾蘭離開蝙蝠俠系列,而華納準備開始打造正義聯盟世界觀,從第一部《超人:鋼鐵之軀》就可以看出這樣的造神運動存在,諾蘭只是監制,真正的導演是扎克·施奈德,喜歡那部電影的人就開始喊說諾蘭好棒啊,討厭的就說都是扎克的錯,如果給諾蘭導的話那該有多好之類的話。不是貝爾演的蝙蝠俠就拒看,能不能聯名請他回來演?種種行為令人看了相當不順眼,害我有時候都不敢承認我也是個諾蘭粉絲,黑暗騎士三部曲我愛死了,可是我現在都不敢到處大聲講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諾蘭的事情,現在,我們開始聊聊諾蘭的電影吧。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諾蘭最早最早開始正式拍片的時候,也就是他還在求學期間,于校內拍攝的那些短片。當然他拍攝了大量短片,我們不可能一部一部的細聊,我們在此舉一個他的短片中知名度最高的例子,就是這部Doodlebug,直接翻譯叫做《蟻嶺》,一種肉食性的昆蟲,至于跟這個短片內容到底有什么關系其實我也不知道,如果知道的,懇請留言補充。這部短片基本上沒什么劇情內容可言,不過這短短三分鐘的事件描述,已經可以看見諾蘭未來的電影中常見的兩個元素:人物對于某件事物有來由或沒來由的偏執,以及一種無止盡的輪回。
接著便是諾蘭第一部正式的劇情長片《Following》,直接翻譯為《追隨》,片名就點出了電影的主題,以一個有跟蹤癖的作家為主角,描述了一天他跟蹤到了一位盜賊,開始對他的生活感興趣于是加入他以后發生的故事。
接下來的一部電影,是諾蘭正式進入了電影圈之后執導的第一部電影《記憶碎片》。
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情本身并不算是突出,頂多算是一個有點特色的懸疑驚悚劇本,如果直接把這個故事拿來拍的話,可能就只會是上映完后就被遺忘的口水片吧。不過諾蘭運用獨特的敘事手法將這個故事升華到另外一個境界,展現了非線性敘事這個手法的完美應用,已經不是兩三條故事線并進這么簡單了,而是整個故事都猶如一個被徹底打亂的拼圖。而諾蘭則用了一個看似無理,其實很有道理的方式將這幅圖一塊一塊地拼湊回去,而觀眾則是慢慢地欣賞諾蘭如何完成這幅拼圖,一開始可能摸不著頭緒,直到最后一塊拼圖拼上去了,你才會發現諾蘭完成這拼圖的手法有多么高明,這幅圖又是有多么的美。
一般以失憶癥為主題的電影,觀眾大多是處于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狀態。這部電影諾蘭則是讓觀眾跟著男主角一起失憶,再加上徹底亂掉的時間線,可能上一幕我們還相信的事實,過幾幕之后馬上發現是個謊言,我們一路跟著主角,一路相信主角,但是電影卻一再地推翻我們所認知的真相,電影開頭就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但是等到電影演到了結局,觀眾才會發現自己又再一次地被諾蘭所騙,非常了不起的一部作品。
諾蘭拿到更多預算之后所拍出來第一部主流商業片《失眠癥》,這部在諾蘭的電影之中相對冷門,在談論諾蘭的電影時鮮少看到這部電影被提起,而我前面提到過諾蘭的電影有一部我并不喜歡,就是這部。
因為誤殺搭檔而造成主角性格上的偏執與失眠,極晝的阿拉斯加對于無法入眠的主角來說彷彿一場沒有盡頭的輪回。這樣的劇情設定依然是有著諾蘭的風格,但也就僅此而已了,這部電影的劇情內容就像我剛剛所形容的,它就是一部上映完后就被遺忘的口水片,劇情本身不差,但就是中規中矩沒什么特色也不突出,很難想象一部諾蘭指導、卡司又這么豪華的電影竟然只有這樣的水平。說句老實話,其實我覺得這片真的很無聊的。當然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普遍評價還挺優秀的,IMDB分數有7.2,爛番茄更是高達92%,可能是我悟性不夠吧。
諾蘭曾經說過,《銀翼殺手》是一部影響他很深的電影,他在拍攝《蝙蝠俠:俠影之謎》之前,將《銀翼殺手》播給了全劇組的人看。他告訴他們,希望也能夠拍出一部這樣的電影。而電影那抑郁冷調的氛圍,還有哥譚市的美術設計等等,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銀翼殺手》的影子在其中。
諾蘭舍棄了以往漫畫電影強烈的超現實風格,改以一個更寫實的手法來敘述這位英雄的崛起,我想這也是他之所以會選擇蝙蝠俠的原因吧,因為比起其他超能力英雄,蝙蝠俠絕對是最貼近現實的一位人物。
好了接下來是諾蘭的下一部電影:《致命魔術》。
不過之后愛上諾蘭,重看這部也是必然的結果,而這次的感受就是:這也太好看了吧!對比一下《記憶碎片》,這部諾蘭更是把非線性敘事發揮到極致,而且也更有進步,運用起來更流暢,也更挑戰觀眾的邏輯思維,甚至可能看到一半才會發現時間線并不是直線的,然后才會開始思考剛剛到底演了什么東西,設法把整部電影的時間線拼湊起來。而且說穿了,這部電影就算直線敘事劇情也夠離奇,處處有轉折,不斷地推翻觀眾的猜想,一直給你各種線索,但就是讓你不看到最后猜不到真相。
說句老實話,其實比起像蝙蝠俠這樣的大片,我反而更喜歡看諾蘭拍這樣的電影。這樣的中型制作可以讓導演發揮更多的個人風格。像是這部片的角色就很明顯,兩位主角都有著嚴重的偏執,一個執著于想創作永垂不朽的偉大魔術,不惜自斷手指、犧牲自己的人生;另外一個則執著于復仇,不惜出賣靈魂與道德,更讓自己陷入一個無間道一般的自殺輪回之中。兩個人都走火入魔了,早就忘了成為魔術師的初衷。對照一下現實人生,我們有時候,是不是也會這樣?在追尋一個很單純的目標的過程中,走歪了,走錯了路,目標不再是那么的單純、動機也不再是那么地純粹。有時候,在追夢時,記得要停下來,回頭看一下,不要只想著終點,別忘了,最初的起點。
拍完了《致命魔術》之后,諾蘭再度回歸執導蝙蝠俠系列,拍出了這一系列的登峰造極之作:《蝙蝠俠:黑暗騎士》。曾經短暫地打敗《教父》登上IMDB第一名的寶座,之后雖然因為兩邊的粉絲互相刷票因此雙雙掉下來,讓《肖申克的救贖》坐收漁翁之利,不過目前《蝙蝠俠:黑暗騎士》仍穩坐第四名的位置,以一部漫畫英雄電影而言,簡直是奇跡。
在他之前,上一任大銀幕上的小丑是奧斯卡記錄保持者杰克·尼克遜,他精彩地演出絕對會令所有接任者倍感壓力,更何況是一個還未滿三十歲的年輕演員要來挑戰這個角色。所以當初確認是希斯·萊杰要演出這個角色時,網絡上可以說是意見滿天飛。然而,希斯·萊杰最終成功了嗎?成功了,他太成功了,這是一個完美的演出。
不瘋魔,不成活。身為一個演員,希斯·萊杰瘋了這一回。所謂的用生命演戲,不只是改變身型體重,希斯萊杰真的燃燒了他的生命,讓我們見識到了,什么叫做用生命在演戲。這會是影史最偉大的一個反派演出之一,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名字,希斯·萊杰。
而本片也是諾蘭第一次,同時也是影史第一部嘗試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當時在滿懷著期待走入IMAX影廳,光是開頭的一段空拍畫面就幾乎讓人跪倒在電影院,看完之后我就確定了一件事情,以后諾蘭的每一部電影,只要他有用IMAX攝影機拍攝,我就一定要看IMAX版的。比起近年來流行的3D技術,我覺得,這才是將電影的存在價值發揮到極點的最佳技術表現。
文章已經很長了,還有兩部電影要寫,劇情部分相信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在此我就不花篇幅多談了。
我想,就是從這部電影開始,諾蘭的電影在宣傳期一切都彷彿霧里看花,你知道劇情簡介、你看過預告片,但你就是猜不出來這部電影在演什么,一直到了走進電影院,你才真正知道這部電影的劇情走向是什么。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驚喜應該就是它讓我認識了湯姆·哈迪這位演員吧,當時在一大票的大牌演員當中,諾蘭大膽啟用了湯姆·哈迪這位名氣并沒有那么高的演員,還給了他很重的戲份與一個極富魅力的角色。果然,電影上映之后,湯姆·哈迪爆紅,至今也成了一線巨星。
然后,諾蘭三度回歸蝙蝠俠系列,拍出了這個角色的最終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老實說,有時候想法會隨著時間改變,當時看的時候我不喜歡結局,可是又看了幾遍,加上與朋友的幾次討論之后,我對于這個結局其實是有改觀的。我當時認為諾蘭沒有那個勇氣在大銀幕上殺死蝙蝠俠,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結局,蝙蝠俠確實是埋葬了自己,而讓布魯斯韋恩獲得了新生。就像《盜夢空間》中的小李子,他放下了對于哥譚市的執念。他了解到了哥譚市不再是一個需要他全程呵護的孩子,能保護哥譚市的不只是蝙蝠俠一個人,哥譚市成長了,他把這個城市還給了人民,把蝙蝠俠這個象征交給了其他人。他辦到了他在《致命魔術》中辦不到的事,他回到了原點,他想起了他為什么會成為蝙蝠俠?!杆且粋€信念,象征的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那場爆炸,解救的不只是哥譚市,還有布魯斯韋恩?!府斢幸惶旄缱T市不再需要蝙蝠俠了,我們就可以在一起,但是那天不會到來,哥譚市永遠需要蝙蝠俠?!共剪斔棺C明了瑞秋錯了,那天到了,就像黎明終將升起??赡芴韥淼?,瑞秋已經不在了,但是布魯斯自由了,他身邊還是有一個愛著他的女孩子陪伴他,這樣的結局,其實也挺好的。「黎明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的,但我向你們保證,黎明快到了?!怪Z蘭在第二部說出了這句話,在第三部,兌現了這個承諾。
諾蘭最近拍了這么多大型制作的大片,這當然是讓影迷很開心,但我還是認為,諾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還是《記憶碎片》跟《致命魔術》,或許還有半部《蝙蝠俠:俠影之謎》。我期待他未來有一天能夠再拍攝一部這樣的作品。
這就是諾蘭,一位永遠能帶給我們新的驚喜的造夢者。
這次文章就先寫到這里了,希望各位喜歡。有機會的話,再讓我們來聊聊更多杰出的電影人吧。
Copyright ? 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