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櫻花影院人氣:305 更新:2025-07-04 02:52:28
《鏘鏘三人行》是前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竇文濤的一檔談話類節目。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涉及的話題大膽,發言自然隨性,毫不拘束,不給答案只求交流的風格一直是文化類節目的一股清流。但在2017年,鳳凰衛視對外宣布由于節目調整,《鏘鏘三人行》將停播,隨后所有往期節目也盡數下架。
在《鏘鏘三人行》停播之后,竇文濤又拉起老搭檔們,重新做了一檔節目《圓桌派》。這檔新節目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鏘鏘》的復制品,但從內核與談話風格上,又與《鏘鏘》完全不是一家人。
《圓桌派》選擇的討論話題再無《鏘鏘》時的尖銳鋒利、嘉賓之間的唇槍舌劍也變得輕描淡寫,淺嘗輒止。
2016年底首期播出后,《圓桌派》就遭遇了老觀眾的一片批評之聲。時間到了2018年,《圓桌派》被罵得更厲害了,原因跟一名80后的作家有關。這名小說作者一直被稱為神童、才女,曾被清華大學降60分錄取。她就是一直廣受爭議的蔣方舟。
蜻蜓早已立上頭
1989年10月蔣方舟出生在湖北襄陽。在這個歷史名城,她的生活跟同齡的小朋友并沒有太大區別,平凡普通但又充滿快樂。她7歲時被媽媽要求練習寫作并盡快出版作品。媽媽尚愛蘭本人對寫作充滿熱愛,本身也是一名作家,出版過小說與散文集,并且在年輕時獲得過首屆“榕樹下”網絡文學大賽金獎。
媽媽顯然希望將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傳遞給女兒,因此對蔣方舟嚴格訓練。蔣方舟也遺傳了來自媽媽身上的寫作基因,她7歲開始練習寫作,8歲時就開始創作小說,并且在9歲就出版了散文集《打開天窗》。她自然活潑不拘一格的行文方式深受讀者喜愛,也得到業界前輩的高度評價?!疤觳派倥钡拿^就一直跟隨了蔣方舟整個少女時代。
她在成長階段似乎一直在被媽媽拽著往前走。在她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的年紀,媽媽就要求她學習寫作。同齡人還在踢毽子跳繩,她的所有課余時間都被關在家里寫作。
散文集《打開天窗》也是媽媽一手牽線搭橋聯系了出版社和媒體。年僅9歲便被迫面向公眾,接受審視,接受評價。一旦“天才”的王冠被戴上,再想卸下來卻是非常不易。蔣方舟在媽媽的督促與公眾的注視之下一直在寫作,在“盡量維持”天才的形象。
2001年至2009年這幾年時間,蔣方舟幾乎沒有停下過寫作的腳步。幾乎一年一部作品的頻率對成熟作家來說都是相當高產的,何況一個十幾歲的生活閱歷并不太豐富的少女。蔣方舟雖然有著寫作的天賦,但終究是一個孩子,她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不可能因為寫作天賦而與眾不同。
爭議的中心
12歲時她已經成為家里的經濟支柱,也因此在家里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墒窃诿鎸γ襟w,面對業界前輩,她始終還是個小孩,總有無法應對,慌張失措的時候。
在學校里,因為“天才作家”的身份,被同學孤立。她的成長過程中似乎一直伴隨著和她年齡不相符的阻礙和困難,也使得她比同齡人都要早熟。
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童”的光環逐漸褪去,蔣方舟似乎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頻繁地出現在讀者和媒體的視線里。直到2008年,一則新聞再次把蔣方舟推到了風口浪尖。網傳蔣方舟因為寫作能力突出,被清華大學直降60分之后錄取。
清華大學是中國第一學府,是無數莘莘學子心中的圣地,居然會降60分錄取一名學生。這激起了網友對教育資源不公平的憤怒情緒,并且這股情緒幾乎全都宣泄到了蔣方舟頭上。
同年7月蔣方舟在自己博客上發表文章,向關心事件進展的網友表明自己并不是被破格錄取,而是遵循了清華大學既有的自主招生辦法正常錄取,而且也沒有占據其他學生的錄取名額。她的說明有人接受當然也有人不相信,但不管怎么樣,這個學蔣方舟還是成功地上到了。這股批評的聲浪也逐漸地退了潮。
2012年蔣方舟從清華大學畢業后經《新周刊》執行總編確認,公開了蔣方舟即將就任《新周刊》副主編一職。這一條消息再次在網絡世界炸開了。 一個23歲的大學生,竟然一畢業就成為國內一線文化類雜志的副主編,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網友們普遍認為蔣方舟一直在靠年幼時的光環生活,《新周刊》也在利用蔣方舟的名氣。直到雜志執行總編封新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聘請蔣方舟擔任副主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008年開始,他就認識了蔣方舟,并從當年開始,蔣方舟就與《新周刊》進行合作。從最開始的特約記者到主筆再到現在的副主編,這都是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封新城的回應從側面肯定了蔣方舟的能力,也為她擺脫了公眾對她“名不符實”的困境。
成長的煩惱
1989年出生的蔣方舟今年已經年過30,距離那個“天才少女”的光環越來越遠。20年后再返回去看那個9歲就能有作品出版的小女孩,似乎和如今長大成人的她有著巨大的差別。
她在媽媽的壓力之下才被迫開始寫作,她從來沒有過選擇其他愛好的機會,甚至連選擇放棄的機會都不曾有過。她從來沒有像普通孩子一樣的成長經歷,在童年時就被早早地扔進社會,面對社會。她沒有普通孩子的困難,有的只是成人世界的無情消費。這樣的經歷使得她的思想從小就如成人一般成熟。沒有青春期的叛逆,仿佛她直接從兒童就長成了一個精通世故的大人。
在后來的一檔節目中,蔣方舟直言自己早期頻繁接綜藝就是為了賺錢。她很小便嘗到過金錢的味道,也從中獲益頗多,她甚至金錢的力量,甚至在自己家里,經濟貢獻大的人話語權都會更大。
一方面她需要錢來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一方面她實際上是在用這種方式在跟自己背負了20多年的“天才少女”枷鎖做對抗。小時候的她沒有選擇的權力,但現在她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披著作家外衣的商人。
近幾年的蔣方舟非常低產,寫出的作品再也沒有像《打開天窗》那樣的轟動效應。她也不似前幾年那樣頻繁地參加綜藝賺錢,似乎是找到一種方式更舒服地與自己相處。她在被當做神童時,緊張、焦慮,也有茫然失焦,面對外界的期待與審視,她如同生活在玻璃罩子里。成長過程中,她在逐漸失去關注與贊美時,有過驚慌,有過不解,但現在的她已經坦然,找到了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2017年她出版了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東京一年》,里面描述了她在東京生活一年后的感悟體會。即將三十而立的蔣方舟終于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人生。思考沉淀之后的她終于找到了自己內心的方向,她說:我還是會做一個野心勃勃的作家!
Copyright ? 2018-2025